APP下载

食管癌术中鼻肠管置管方法的探讨

2017-11-14陆朝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导丝肠管插管

黄 平 陆朝蓉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6)

食管癌术中鼻肠管置管方法的探讨

黄 平 陆朝蓉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中鼻肠管置管方法效果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肠管,观察组给予术中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观察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在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首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从而减少插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食管癌;鼻肠管;置管

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经鼻置鼻肠管是最好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之一[1]。置鼻肠管时我们发现,即使在导丝引导和手术医师的协助下,仍有置管困难和多次置管的发生[2]。选择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鼻肠管放置方法(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肠管和边注入生理盐水边推进的方式下放置鼻肠管),观察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患者术中全麻下行鼻肠管置入,均无胃肠道息肉、肠梗阻等影响鼻肠管推进疾病;体型畸形;呼吸消化系统炎症等疾病。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5岁,平均(46.23±2.34)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6岁,平均(47.18±3.1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 研究方法:术中留置均为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荷兰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长145 cm。在手术切除病变部位,食管胃吻合后,同步置入鼻胃管和鼻肠管,在进入胃腔后,将二者分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肠管置管方式,在导丝引导下,将鼻肠管送到输出袢约20 cm即Treitz 韧带以下,抽出内芯,两管妥善固定。观察组采用导丝引导下,鼻肠管进入幽门后边推注生理盐水边推进,将鼻肠管送到输出袢约20 cm 即Treitz 韧带以下,抽出内芯,两管妥善固定。术者术中探查鼻肠管位置均可准确判断置入情况,以一次成功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术中观察两种置管方式的操作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比较两组置管满意度,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评价表进行,满分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80分未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于等级资料利用秩和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插管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的插管时间为(101.9±13.06)s,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78.3±89.38)s(t=9.707,P=0.000);观察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40.0%(χ2=5.952,P=0.01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插管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2.2 两组置管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0%(49/5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4.0%(4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6,P>0.05)。

3 讨 论

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正常,实施肠内营养,能避免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造成的肠黏膜萎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菌群失调等并发症,更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在肠道功能允许时,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通常选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传统方法置鼻肠管困难的原因[3-4]:①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无吞咽反射,不能配合操作,很容易使鼻肠管误入气管或盘口中。②气管导管气囊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集中在相对薄弱的气管后壁,使软组织后方突起,间接压迫食管壁,使鼻肠管插人受到阻力,造成操作困难。③全麻手术前用过阿托品,使得消化道分泌物减少,也增加了鼻肠管进程的阻力,故插鼻肠管前要充分润滑所需鼻肠管的长度。④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深部,此位置手术医师无法触及,造成鼻肠管不能引导;此外有幽门扩约肌存在以及肠腔皱襞较多,使得鼻肠管容易打折,前进困难,因此置管时间延长,首次置管失败时有发生[5]。

对照组使用传统插管方法,操作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反复置管对患者鼻咽部黏膜损伤大,而长时间的插管,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切口暴露时间,增加了术中感染的概率,为减轻置管对患者的侵袭性,无论成功与否,30 min内必须结束操作;患者术中插鼻肠管,观察组在插管时间和首次置管成功率方面P<0.05,有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和首次置管成功率受患者病灶位置,操作鼻肠管的材质、型号,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方式等因素影响。观察组插管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术中边插管边将生理盐水注入肠腔,扩张鼻肠管前方的肠管,有润滑肠道的作用,降低鼻肠管前进的阻力,使鼻肠管顺利通过生理狭窄进入十二指肠;同时减少反复插管对消化道内壁黏膜的损伤,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降低术野暴露时间及术中感染概率,也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院在食道癌根治术中采用边插管边推注生理盐水置管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感染率低等优点,在食道癌乃至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曾维兰.盲插徒手悬吊法鼻空肠管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8):80-81.

[2] 孙大力,徐鹏远,岑云云,等.PEJ和鼻肠管置管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2):103-106.

[3] 李文霞,陈秋源,黄春霞.输液管引导置入鼻肠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5):791-792.

[4] 李小冬,王崇高,潘峰,等.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16,40(11):1161-1162.

[5] 刘晓峰,朱宏泉,许庆林,等.不同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下危重患者两种鼻空肠管置管方法效果的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9):961-965.

R735.1

B

1671-8194(2017)28-0116-02

猜你喜欢

导丝肠管插管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解剖结构及pilot200指引导丝在knuckle技术中的运用体会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