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2017-12-21张庆梁田梅发光王忠良李家岭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头端假腔双腔

张庆,梁田,梅发光, 王忠良, 李家岭

病例报告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张庆,梁田,梅发光, 王忠良, 李家岭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于2017-03-28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LAD) 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脉(RCA);近段不规则,中远段60%狭窄。患者三支病变(图1A~1C),与患者家属沟通,建议可考虑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表示拒绝,并要求行冠脉介入治疗术(PCI)。考虑患者存在闭塞病变,且闭塞时间无法确定,拟先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将6F EBU3.5GC送至左冠脉开口,将0.014 RunthrouhgNS导丝送至LAD远段,将Filder导丝送至LCX闭塞处,尝试通过闭塞处,不能顺利通过。更换0.015 PILOT50导丝,导丝缓慢前行通过闭塞处,复查造影,导丝不在真腔(图1D)。沿PILOT50导丝送入Crusade双腔微导管至闭塞处,同时沿微导管送入一0.014 PILOT50导丝,导丝沿微导管侧孔缓慢通过闭塞处至LCX远段(图1E)。延长导丝撤出双腔微导管,送入2.0×15 mm Maverick球囊通过闭塞处,10 atm扩张,复查造影,LCX中远段弥漫性长病变,依次串联置入2.5 mm×33 mm、3.0 mm ×33 mm火鹰支架,10~16atm扩张。再送入3.25 mm×12 mm Quantum Maverick高压球囊,8~10 atm扩张。术毕造影,支架扩张满意(图1F),TIMI血流Ⅲ级。

图1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图

2 讨论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病变是目前PCI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在手术过程当中,常常需借助微导管改善导丝的操控性,提高导丝的支撑力、通过性以及快速交换导丝。从经典的微导管(Finecross)到螺旋穿透微导管(Tornus),再到扩张微导管(Corsair),满足了不同病变类型介入治疗。但是上述微导管均为单腔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尚存有明显不足。Crusade微导管是由日本KANEKA公司研发的双腔结构微导管,双腔微导管有2个孔腔:1个端孔,是快速交换结构腔(RX);另1个侧孔,是同轴芯(OTW over-the-wire)结构。孔内可使用直径≤0.36 mm的冠状动脉导丝。端孔的导丝可以稳定微导管,侧孔可以送入另1根冠脉导丝,从侧孔出来的冠脉导丝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有利于寻找分支或断端。双腔微导管的头端有2个不透X线的标志(marker),侧孔位于2个标志之间。侧孔距头端6.5 mm,尖端最小直径为0.43 mm,双腔微导管头端最大直径处约为2.3 Fr(0.77 mm)。

Crusade双腔微导管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提高病变边支导丝的通过性,尤其是协助导丝穿过理想支架网眼进入分支血管,同时有效避免导丝的缠绕、打结。近年来,Crusade导管越来越多地被用于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应用平行导丝技术或多导丝技术时,Crusade导管RX的存在,可以保证病变近端平行导丝的同轴性,OTW管腔帮助控制导丝的角度,减少第二根导丝造成的额外血管损伤,也便于快速交换导丝,导丝在双管腔的支撑下操控性和支撑力均获得明显提高;导管头端的侧孔在放射线下有明显标记,有助于OTW腔内导丝的精确定位。该病例微导管操作与常规微导管操作有以下不同:(1)双腔微导管多用于提高分支导丝通过性,一般OTW腔导丝多送至主支远段,然后回撤进入分支,本病例通过OTW腔导丝寻找真腔,导丝缓慢前行通过闭塞处。(2)双腔微导管在CTO中运用,RX腔导丝多进入闭塞近段分支,本病例以进入假腔导丝为支撑。(3)术中出现导丝进入假腔,沿RX送入双腔微导管,微导管头端封闭假腔入口,OTW导丝避免再次进入假腔,顺利通过闭塞段,最终完成介入治疗。

2017-05-02)

(编辑:曹洪红)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 心内科

张庆 主治医生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研究 Email: fine8110@163.com 通讯作者:梁田 Email:912539286@qq.com

R541

A

1000-3614(2017)12-1232-01

10.3969/j.issn.1000-3614.2017. 12.021

猜你喜欢

头端假腔双腔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尤昭玲关于假腔求子临证经验
体位改变时经颈内静脉植入胸壁式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变化及影响因素
水下作业工具快速换接装置对接容差性研究与仿真分析∗
纱条中纤维排列状态与纱条不匀的关系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ECG/胸片在早产儿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