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7-11-14张喜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转移率放射治疗生存率

张喜良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张喜良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范围我院接受救治的50例行内象限和乳晕正中位置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依据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与否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25例未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研究组25例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就两个组别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复发率4.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4.0%,对照组复发率16.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16.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生存率96.0%,对照组生存率9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病灶复发率、转移率,不过该种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中长期生存率与否还有待深入研究。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临床效果

乳腺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乳腺癌临床综合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术后采取放射治疗主要是为了降低局部病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大量研究表明,相较于单纯采取化疗,乳腺癌术后采取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1]。然而针对放疗区域涵盖内如淋巴结与否,该问题依旧存在不小的争议。本次研究我院接受救治的50例行内象限和乳晕正中位置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划分成内乳淋巴结未放射治疗组、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组,下述展开系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范围我院接受救治的50例行内象限和乳晕正中位置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依据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与否划分成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乳腺癌引发部位为乳腺内象限或者乳晕中心位置。研究组25例患者中,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6.7±10.6)岁。对照组25例患者中;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6.3±10.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开展常规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步骤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手术切口,选取电刀对患者皮瓣开展游离处理,从内象限朝外象限对乳腺与胸大肌筋膜开展有效分离,手术期间切记对患者胸肌内神经、血管的保护。乳腺切除完毕开展周围淋巴结清扫,将手术切口缝合,并加塞引流条。对照组未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研究组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操作步骤为:选取14MeV电子线对患者患处予以垂直照射,照射范围不仅包括内乳,还应当包括同侧1~5肋间,照射剂量控制在DT 300 cGy/次,照射频率3次/周,照射总剂量为DT 4500 cGy。等到患者出院后,采取电话回访、门诊回访等形式对患者开展1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5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与否后,对两个组别患者1年内病情的复发情况、内乳淋巴结或者远端转移情况、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将全面研究得到的数据通过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2]。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 13.00统计学工具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组、对照组相互之间数据比较经由卡方检验,倘若P<0.05,则提示着研究所得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50例患者复发情况、内乳淋巴结或者远端转移情况比较:研究组复发率4.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4.0%,对照组复发率16.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16.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50例患者复发情况、内乳淋巴结或者远端转移情况比较[n(%)]

2.2 两组50例1年内生存情况比较:研究组生存率96.0%,对照组生存率9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50例1年内生存情况比较[n(%)]

2.3 两组50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

3 讨 论

伴随现代诊断技术、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临床乳腺癌早期诊断创造了有力技术保障。近年来,引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呈逐年下降趋势。现阶段,各式各样研究针对是否要为没有出现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常规根治术后开展腋窝淋巴结放射治疗持不同的观点。针对乳腺癌开展临床治疗,倘若患者出现内乳淋巴结转移情况,必然会对临床效果造成极大影响。由此,临床务必要重视防范未出现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实际病情的转变。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出,针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建议采取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3]。所以,确定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的精确分期及评估预后都存在一定价值,并可用于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期间,尤其是对左侧内乳淋巴结近心部位开展照射过程中,极易对患者心血管带来损伤,使得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病死率升高。在开展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实际轻对内乳放射野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降低对心血管的损伤,防止引发意外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复发率4.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4.0%,对照组复发率16.0%、内乳淋巴结转移率16.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生存率96.0%,对照组生存率9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宋晓等Olson RA等研究所得结果大致相符。

总而言之,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病灶复发率、转移率,具备可观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不过该种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中长期生存率与否还有待深入研究。

[1] 吕青芳,张秋宁,田金徽,等.Ⅰ~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的Meta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2):126-132.

[2] 刘玉玺,刘峰,王苗苗,等.用于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制作及其影像表现[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205-206.

[3] 宋晓,信国锋.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13.

R737.9

B

1671-8194(2017)28-0073-02

猜你喜欢

转移率放射治疗生存率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广义Markov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无源控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油墨转移率的机械压力分析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系列性科普
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