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2020-01-03尹立杰丁田贵
陈 巍 尹立杰 丁田贵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晚期肺癌或不耐手术的患者。调强放射可最大化对正常组织的保护[1]。本研究分析了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常规放射治疗组年龄61~78岁,平均(65.15±2.44)岁。男女分别占23例和14例。Ⅱa期20例,Ⅱb期10例,Ⅲ7例。调强放射治疗组年龄61~77岁,平均(65.12±2.41)岁。男女分别占24例和13例。Ⅱa期20例,Ⅱb期11例,Ⅲ6例。常规放射治疗组、调强放射治疗组资料可比。
1.2 方法:常规放射治疗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组则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采用CTT模拟定位,先明确肿瘤靶区以及涉及器官,往外扩散7 mm左右作为临床靶区,并在临床靶区前后左右分别扩张5 mm,上下分别扩张10 mm,作为计划靶区。若有脊髓组织在外扩靶区内,需要适当进行修改。采用同期加量整合技术处方,其中,计划靶区剂量在1.8~2.0 Gy/d,每周5 d,治疗25~30次。双肺肺组织达到10 Gy占全肺部的百分比在40%以内,肺组织达到20 Gy占全肺部的百分比在30%以内,肺组织达到30 Gy占全肺的百分比在18%以内。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完全缓解:肺癌病灶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肺癌病灶消失50%以上,维持4周以上;稳定:肺癌病灶增大或者减少低于25%,维持4周以上;进展:达不到上述标准。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SPSS21.0版本处理并进行χ2、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调强放射治疗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灶稳定状态和疾病进展分别有3例、22例、10例和2例。常规放射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灶稳定状态和疾病进展分别有1例、14例、16例和6例。总有效率分别是67.57%和40.54%。
2.2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常规放射治疗组、调强放射治疗组肺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治疗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见表1。
2.3 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调强放射治疗组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和常规放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分别是(15.37±2.25)d和(80.37±2.25)分。常规放射治疗组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分别是(20.37±2.67)d和(70.37±2.27)分
2.4 不良反应:调强放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放射治疗组,P<0.05,常规放射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有30例,调强放射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有20例。
表1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在手术后,放疗是巩固疗效的关键,它的优点是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率,控制肿瘤细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肺癌切向野放射治疗通常具有不均匀的剂量分布和较高剂量的心肺暴露[3-4]。调强放疗技术可显着提高肺癌术后放疗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并可减少心肺剂量,提高了放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显着降低了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放射剂量和损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调强放疗治疗的实施使用强度调制放射治疗技术,以达到整个肿瘤床所需的剂量要求。它不仅改善了传统的适形放射治疗模式,还利用肿瘤床增加了大距离调强放疗的数量,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可以节省治疗时间,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7]。
本研究中,常规放射治疗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组则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组疾病疗效、住院的时间情况、卡氏分数、肺功能指标相比较常规放射治疗组更好,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放射治疗组,P<0.05。综上所述,调强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