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生活味
2017-11-06游少晖
游少晖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要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走进生活,巧用多媒体资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味。我们要致力于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浓浓的生活味中获得趣味,并且自觉主动爱上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学习 生活味 多媒体资源
对于小学生来说,日复一日的朗读、写字、背诵、阅读……或许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基本的语文学习方式。但,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新生代孩子来说,“填鸭式”的语文学习模式已经难以调动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了。古时那种口号式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等等读书宣言,难以在小学生群体的心中掀起心灵的波涛,也难以推动学生欢欣雀跃去学习语文。试想我们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咏鹅》,光看文字想象鹅的美丽样子,指不定将鹅与鸭子画上了等号。如果能让孩子在学习《咏鹅》之前,能实地观鹅,戏鹅,定能感受到鹅的高傲美丽。学生情不自禁再吟起诗来,那份喜爱,那份童稚,不正契合《咏鹅》的学习目标?因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是从浓浓的生活味中获得趣味,并且自觉主动爱上语文学习。
如何能使生活味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播撒,让孩子在语文学习路上与生活贯穿同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改善。
一、新闻入课堂,五味杂谈品人生。
语文课堂,不是严肃的一板一眼式的流程图教学,可以借助各种社会新闻辅助语文教学。通常我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给孩子们播报新闻。新闻的内容可以是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取的信息,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事。这些新闻不一定是头条,不一定是高大上,只要是孩子们自己有深刻感受的信息即可,否则,这新闻就失去了孩子专属的生活味。
在新闻的展示方式上,教学中要求孩子们是脱稿播报新闻,这避免学生只是空洞念新闻,而是经过思考、理解后真挚的分享。因为是孩子自己主动挖掘的新闻,与同学们分享,所以孩子们播报新闻的流畅性和对事件爱恨情仇感情传达的深度是可以在播报新闻中展示出来的。在新闻播报之后,教师要充分引导全班孩子进行思考。例如:询问全班同学有什么感受或者聯想自己的周遭,孩子们往往各抒己见,甚至是热火朝天地直接进入一场正方与反方的辩论会。教师可以根据孩子播报的新闻、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思维引导,通过和孩子们聊政治,聊经济,聊文化,甚至揶揄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快乐的教学。
通过具有生活味的新闻,作为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课堂导入,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播报新闻、讨论感受等深度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另一方面让语文课在浓浓的生活味中开启篇章,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源动力。
二、举例生活化,通俗易懂通要点。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充分扩展延伸到生活,这也是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片段教学、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都必须充分结合生活。单纯围绕文本教学,长篇大论、空谈,孩子们的吸收性很差,而且遗忘很快。小到一个词语“不得不”的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重复解释“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词,即“一定要”的意思,学生死记硬背,遗忘很快。但如果我们将这个词放到一个句子里头,给出一个例句,让学生根据语义环境来理解词语,学习效果会大大改善。比如,我给出一个个句子:“我们不能不吃饭。”“我们不能不睡觉。”……再问学生我们是不是必须要吃饭,必须要睡觉?……我相信学生一下就能深刻理解“不能不”的意思,就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并且以后遗忘此类词语意思的时候都能够尝试将词语放到句子里去理解。虽然只是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生活例子,却能让人通俗易懂。把一些难懂的的词语尝试和生活化情境组合造句,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失为一种便捷较准确的方法,而这也是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的一种学习方法。
再如人教新课标五上《开国大典》里的重要写作手法——点面结合。什么是点面结合呢?详细描写实物或人具体的特征或状态为“点。”概括性描写人景物的整体状态或特征为“面”。 “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把这个写法如此念一遍,孩子们能真正理解并运用吗?但如果我们结合生活例子,具体讲解,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我们让孩子展开联想,置身于运动会的4*100米激烈比赛中,我们班的跑步健将和和其他班选手的剧烈角逐争夺,整个场面扣人心弦,激动人心,是整体的面,而我们班的最后一棒选手如“离弦的箭”,速度惊人,最终超越其他选手勇夺第一,这就是点。所以举例生活化,能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并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
三、入情入境,潜移默化悟真谛。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味可以让孩子们更真挚地感受课文的人美、景美、情感美。孩子们只有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创造性的投射到语文学习中,才能不流于文字表面,而能透过文字展现画面,展现情境,共通人物的心灵。
人教新课标六下《匆匆》里头有一段很是生活细节的场景描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前面两个生活细节孩子还是比较好理解的,第三个生活细节——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比较难理解。这时就要列举生活的场景了。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场景,你在发呆或沉思时,两眼迷离,若有所思,不为外界所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恍恍惚惚,时间已然飞逝。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情境出发,仿写这句话。于是,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手中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中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床边溜走。学生通过自身经历仿写句子,更深地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真切感受文章的主旨——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从浓浓的生活味中获得趣味,并且自觉主动爱上语文学习。怎么才能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获得深刻的生活感悟,并身临其境地在语文乐园中沐浴阳光,呼吸生活味,感受文字背后的生活真谛。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endprint
一、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助力语文教学。
我们教孩子们学会生活的本领,获得鲜活的生活体验。吃饭、睡觉、嬉戏、交流……这就是用心生活。我们教孩子唱歌、跳舞、弹琴……这是美丽生活。我们教孩子拥抱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观察自然万象……这就是热爱生活。孩子的生活体验越丰富,生活味就越浓,学习语文时不自觉就有共鸣。
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这正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特殊性,语文课与学生的实践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各种生活教学资源,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借势而为,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我们现在面对的教学对象群体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这些孩子们一出生就与手机、电脑等媒体终端亲密接触。语文教学不应忽视学生的学情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借势而为,学生喜欢的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在创设情境的功能上,具有报纸、图书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可以巧妙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将超越时空、地域的锦绣山河、风土人情,乃至重大变革,海内外局势、历史事件等巧妙地通过视频手段淋漓精致地展现在学生鲜活的眼睛里。
借勢而为,还体现在可以借助热门的、优秀的内容资源助力语文教学。《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能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热映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长城》等都是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王昌龄的《出塞》,如果单纯让孩子背诵,枯燥单调且不能深得其义。如果在观看《长城》过程中,一边了解历史背景,一边跟随背景音乐,一起吟唱这首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相信效果显而易见。所以,时下,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要与时俱进,更灵活多样化地了解多元化的生活,日新月异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到自己的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从浓浓的生活味中获得满满趣味,进而自觉主动爱上语文学习。语文与生活,犹如双子星。借助生活味,点亮语文教学之灯;学好语文,为生活增添色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