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2017-10-30王西敏
王西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多少年来,在夏季的星空下欣赏在身边环绕的萤火虫,一直是我对童年生活的永恒记忆。点点萤火,美轮美奂,引发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好奇。然而,和很多事物一样,这样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变迁慢慢变得模糊。
如今,在我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月到12月,一直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萤火虫最多的五六
月间,日落时分,漫步在植物园里的百花园,眼前往往就会出现点点荧光漫天飘舞的景象。
毫无疑问,萤火虫,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野生动物。
从“不羁少年”到优雅精灵
大家熟知的荧光闪闪的小飞虫,是萤火虫的成虫。成虫的寿命通常只有1-2周,所以荧光漫天的景象也不常在。不过这不意味着荧光只会在这短暂的时间出现。
萤火虫是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在蜕变成成体之前,还要经历卵、幼虫、蛹3个时期。萤火虫卵从诞生之后就自带光芒,而且通体发亮。在漫长的10个月的幼虫期,腹部也挂着一个“小灯笼”。变成蛹后,即使外面“盔甲”护身,也还是全身发光。所以,萤火虫一年四季都在点亮着漆黑的夜晚。
萤火虫适应性极强,除了荒漠、极地,哪里都有它们的分布,不过它们最爱光顾的地方还是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壑边及芦苇荡。每年五六月份,当雌虫把卵产在潮湿的土壤、水边或者苔藓里时,新的生命周期就开始了。
雌性萤火虫一次能产几百个卵,大约两周后,卵开始孵化。幼虫栖居环境很不一样,有些种类生活在地下或杂草丛中,而有些种类生活在水里,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爱“吃肉”。
发育期的幼虫食欲极好,它们常常
取食蜗牛、蛞蝓、螺类和其他小型昆虫。这些小虫们有一个特殊本领:它们咬住猎物后,会透过中空的镰刀状大颚,将麻醉物质注入猎物体内,把猎物麻翻,再注入消化液,让猎物变成肉糜,最后再
吃掉。
一旦羽化成虫,它们则成了小可爱,只少量吸食花蜜、花粉、露水或者干脆不再进食,瞬间从“不羁少年”变成了优雅精灵。
为爱发光
会发光是萤火虫的魅力所在。萤火虫的光来源于一种化学反应,在它们的发光器上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生反应后,产生光亮。萤火虫发出的光,几乎95%以上都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烫到,这种光被称为“冷光”。而人类制造的灯泡正好相反,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浪费掉了。
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模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交配并繁衍后代。
成虫生命短暂,所以它们会抓紧每一天寻找交配的机会,甚至到了不吃不喝的地步。黄昏到来时,雄虫离开草丛,飞入空中,通过有规律的闪光表达自己的爱意。雌虫们则不会这么高调 ,只在低矮的草丛中观看雄虫的表演,若有意交配,就闪光回应雄虫。这种示爱通常要持续1个甚至几个小时。
长久以来人们发现,有些萤火虫会成群地同时发光,场景蔚为壮观。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都有这个现象。
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学者通过实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大烟山国家公园捕捉了一批萤火虫的雌虫,然后通过LED灯模仿这种萤火虫的雄虫发光频率进行发光。
结果发现,如果LED灯同时发光,80%的雌虫都会作出回应。一旦LED灯发光频率被打乱,只有不到10%的雌虫会对这种模拟光作出回应。科学家由此判断,当太多的雄萤火虫无节奏发光时,会对雌虫造成困扰,它们分不清哪些发光的个体和自己属于同种萤火虫。加上萤火虫边飞边发光,更难让雌虫定位。所以,这些萤火虫进化出了雄虫能集体同时发光的奇特能力,以方便和自己同种的雌虫找到“意中人”。
在世界上2000多种萤火虫中,约有1%的萤火虫拥有这种成群同时发光的神奇魔力。
“结婚礼物”
在求偶交配时,许多动物的雄性都会送上有营养的“结婚礼物”,作为满足雌性生存、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这些礼物可以是捕获的猎物、精囊甚至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萤火虫也有自己的“结婚礼物”,就是精囊。许多萤火虫在成虫时期基本不进食,它们完全依靠幼虫时期储备的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存,而雄虫送上的富含蛋白质的精囊正好成为雌虫重要的营养补给。因此,雄虫们“结婚礼物”的大小似乎直接关乎自己有没有后代。
不过,有些种类的萤火虫雄虫不能产生精囊,它们送不了“结婚礼物”,但却依然能够得到雌虫的青睐。人们发现,这些不能合成精囊的萤火虫都具有显著的性二型差异,相比于雄虫,雌虫翅膀退化或消失。研究者认为,没有翅膀的雌虫因为无需耗费体力去飞行,它们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来供应卵的发育,因此不需要雄虫额外的营养物质。慢慢地,雄虫们也不会再费力赠送精囊了。
因为生命之美,请珍爱它
是的,萤火虫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由于水体的污染、人工光源的干扰、萤火虫栖息地的丧失,无论你生活在都市还是乡村,看到萤火虫的机会都越来越少,由此还催生了一种畸形的消费:看商业性的“放飞萤火虫”或者萤火虫展览。然而,人类追求浪漫的背后,却是萤火虫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
我们在“放飞萤火虫”展览中看到的每一只活体,背后可能都有十几只死亡的个体。
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1-2 周左右的时间。从野外捕捉、运输,送到城市的展览场地,再放飞,萤火虫基本上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更何况在这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萤火虫意外死亡。
西双版纳的萤火虫,也因为萤火虫商业展览的需求面临危机。一到萤火虫的繁殖季节,就会有人来到西雙版纳收购萤火虫,引发当地社区民众对萤火虫的大规模采集。
可是,萤火虫发光本来并不是为了人类欣赏,而是它们千百年来进化生存的需求。人类用这样的“欣赏”方式来提前终结它们的生命,终结它们繁殖的旅程,这种情境下制造的“浪漫”“永恒”“精彩”或者“体验”,又有什么意义呢?
萤火虫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所以捕捉贩卖萤火虫的行为不好管理。可是,我们珍爱一个物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珍稀程度,而是因为它的生命之美。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出如此神奇的物种,本来就值得我们尊重、珍视。
尽管萤火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减少,但它们仍然顽强地生活在我们周围。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郊区也还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让我们走进荒野,走进萤火虫的天地,仔细去观察、去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留住这些美丽的生灵,让它们继续点亮无数中国儿童对自然的美好记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