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2017-10-28罗琴程磊
罗琴 程磊
摘 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经历多年发展,“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并与传统领域实现了充分融合。目前,“互联网+”已经提升到国家级战略计划,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是传统行业未来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师生提供文献资源服务,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多元、个性化需求。如何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10
现如今,信息、网络技术的渗透,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根本性颠覆和变革。长久以来,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社会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充分融合,对高校教育带来了更多发展契机。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引入“互联网+”理念及优势,能够优化平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主动服务。
一、“互联网+”对高校的影响
(一)提高教育质量
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始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互联网+”的提出,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更多机遇。当前,我国高校名师教育资源匮乏,即便是部分高校拥有名师资源,但是无法做到资源共享,仅存在于“985工程”“211工程”大学中,剩余高校都无法接触到名师教育资源。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名师教育资源不足,实现资源共享[1]。如慕课模式的运用,能够将教育进行细分,对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带来了更多思路,以此来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教学模式改革
虽然,网络技术出现时间较早,但仅作为传统教育补充手段,并未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突破。“互联网+”思维倡导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教育中,突破传统教学故步自封的弊端,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如此,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课前、课中及课后有效衔接到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诸多影响。在此趋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服务方式
在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中,馆员不仅要承担信息服务,还需要解答读者的咨询,帮助读者找到书籍。而“互联网+”服务模式,利用云技术、新媒体技术等,能够实现对数据存储与管理,最大限度上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如利用RFID技术对纸质文献进行收集,读者可以借助无线射频设备找到图书位置,且能够进行自助借还。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基础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馆员则将工作重心放在更精、更深的智慧服务中。不仅如此,其中的“馆员分析”功能,能够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2]。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且能够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二)提供O2O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较来看,传统图书馆服务以馆舍为基础,采取藏书、借书、还书方式,实现线下服务。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極开展O2O个性化服务,以服务平台为核心,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到一起,收集读者阅读信息,并借助软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此基础上,能够增强师生用户体验,且主动、精准推送信息,读者只有在网络的支持下,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极大程度上调动读者阅读兴趣。不仅如此,学科馆员等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学术报告、咨询结果等以在线形式传递给用户,实现双向交流。相对应的,用户可以根据服务情况反馈自己的意见或者借助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交流用户心得,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将图书馆阅读活动进行推广,还可以利用二维码安装应用程序,扩大阅读基础,提高图书馆影响力。
(三)创新著作保护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之间的交流和传递愈发频繁,但却需要我们考虑著作权安全问题,确保著作权安全,对于日后融合和创新具有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设置权限条件,当读者检索受到字数限制时,可以标注资源出处等信息[3]。二是针对文章的获取途径及阅读方式要给予明确规范,引导用户能够规范自身网络行为。三是针对信息传播时,如果在著作权范围以内,应加强监督和控制,以此来避免全文抄袭、复制等问题的出现,最大限度上保障作者合法权益。
(四)参与社会文化
我国正利用“互联网+”共享优势,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评价与审查制度,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使得优质数字资源能够以共享形式存在。高校图书馆拥有坚实的资源,参与社会文化建设,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献资源支持。此外,图书馆能够支持教育科研,提供资源与服务。故图书馆员要以全球视野,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加快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推进。除此之外,图书馆将RFID技术引入到阅览服务中,将门禁、藏、借等进行一体化处理,读者仅需要借助校园一卡通,便能够随时进入图书馆借还书,方便用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推广与普及度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滞后性愈发暴露,无法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模式,采取主动策略,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将图书馆与读者联系到一起,同时实施O2O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增强用户满意度。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对图书馆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图书馆影响力,从而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常雅红.“互联网+”背景下财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2): 72-77.
[2] 王爱华.我国“互联网+”战略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甘肃科技,2016(6):82-84.
[3] 陈国玲.“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服务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