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初探

2017-10-20孔繁松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构建核心素养

孔繁松

摘 要:核心素养的构建是现代新课改的主战场,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地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公民核心素养,在我国,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有: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实践和数学精神以及态度。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主要是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目标作为基础,将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类别,以此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24

构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进行有效的构建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理性,以理论为指导,对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进行探索和完善。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一)数学素养

“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在这一句中出现的“素养”一词,主要含义是修习涵养。后来又延伸为平素中的修养,以及能力。在现代主要是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这些词源上就可以看出素养的含义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修养,这项修养的养成是通过长期不断的锻炼和实践获得的。在现代数学修养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数学所具备的能力却十分详细,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最为基本的素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构建主要是满足现代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小学生在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数学思维和思想。同时这项思想的养成对公民素质的高低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生数学学习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对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活动经验获得;二是通过数学思维的养成,能够对事物之间隐含的联系进行明确,同时可以运用这项能力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小学生数学学科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养成学習兴趣,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通过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想。对这些内容进行准确的划分,可以将之分为: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以及数学精神态度。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一)数学知识技能素养

在小学生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这项素养具体包含:数学的实际运算能力、想象力和数感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运算能力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数学中的相关规律和规则,准确地进行运用。对此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对数学运算中的内在规律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在以后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规律对事物发展核心进行准确认识。直观想象力对学生今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感的养成主要是通过学生积累大量的数学知识,促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动自发地从脑海里引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并且进行运用,能够准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方法素养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灵魂。对这一内容的概述还是要数米山国藏的表述最得人心,其大致内容是:“我们在毕业之后,如果没有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那么这些知识很快就全忘了,但是我们学习到的数学思维和精神还依然铭记于心,同时促使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终生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思维进行明确的划分,可以将之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通过实际运用可以将有关数学的外部观念转换为内在的知识,并且从中提取出具体的对象。通过逻辑思维的养成,可以实现基本的数学应用思路。而数学建模就可以转换出更为生动、有趣、充满表现力的知识语言。

(三)数学应用意识素养

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将之转换成数学语言,学生透过数学的角度,对事物现象及发展进行解释,同时还能够运用数学应用意识对实际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效解决。这一素养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数学能力和素养的体现,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具体体现为数学符号、使用工具和灵活应用这三方面内容。其中,数学符号是建立和发现事物之间关系和规律的具体体现,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这些符号进行灵活运用,有效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数学精神态度素养

数学精神态度素养的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素养中又包含数学兴趣、唯物辩证和创新意识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以及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对数学中的知识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唯物辩证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判断,对学生树立人生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创新意识是通过教师教学,并且运用教学场景和辅助教学材料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学生自主对这些知识进行不断探索和创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技能素养、数学思维方法素养、数学应用意识素养和数学精神态度素养这四方面内容构建出完整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 (3):1-5.

[2] 喻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析取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1-6.

[3] 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 (4):36-39.

[4] 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 (5):6-9.

[ 责任编辑 林 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构建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