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7-03-01吕秀英
吕秀英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对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是小学教学内容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工具学科,因此小学生应该重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水平。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质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数学学科 提升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环境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技能掌握、观念态度以及行为习惯等。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广大数学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小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十分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迫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引领者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与约束,就导致许多教学改革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并不能够深入进行,就使得教师始终没有在教育改革上面坚定立场。因此就导致素质教育改革迫于形势、荒与过程。因此,要想准确把握素质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教师就需要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为此教师就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刻苦钻研,通过不断地研究分析与实践探索,将教育改革真正的落实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1]。
此外,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对人的改革,因此,改革的目標与主体都应该是针对学生而言。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教师要由以往对学生分数提高的重视转为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视,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学科核心素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能力的基础,因此,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思考热情,从而使其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方法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教育极为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学习的主人。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的一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唤醒生命感和价值感,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环境与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更加快速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还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使评价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2]。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语文或者英语知识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数学知识偏向于与知识的分解、推理与验证,并且采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进行整理概括,这就会导致学生忽略了对于阅读的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阅读性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教授“乘法交换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定理后对其进行提问:为什么是在乘法里?交换位置是指什么?经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乘法交换律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3]。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对于小学生而言,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得关键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利用自身的创新性思维思考问题,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题思路,从而不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4]。
4.创新教学方法 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教学方法,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自主的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
5.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对于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比如鲜艳的色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实物。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并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在教学生进行数字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数字等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物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与掌握知识。比如,在教授学生“1到5的加减法”时,教师为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1+2=?在出完题目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个算术题想象成为一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最终等于几个苹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想象,对算式进行解答,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加减法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6.合理引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吴正宪老师曾经指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学生的独立思考中来,从学生的活动体验中来,从学生的问题解决中来,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来,从教师有价值的引领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引领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活动体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应当积极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自于实践过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能够对数学学科的本质进行合理的反映,但这种抽象结果往往会给小学生学习数学和概念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有价值的引导工作,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和演变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线与角》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度数的角?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并交流讨论,最后动手验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辅以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体验,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思维启发,从而明确“角”概念的演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还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以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苗玉峰.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微探[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3:64.
[2]端木钰.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一种基于发散性思维的理解与诠释[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57-59.
[3]王罗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章勤瓊.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