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裂褶菌优良菌株的初步筛选

2017-10-19马布平罗祥英刘书畅李荣春

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母种原基出菇

马布平 罗祥英 刘书畅 李荣春

(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所,云南昆明650100)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1]。在云南,裂褶菌俗称白参,野生种形似扇形贝壳,颜色偏黑灰,菇体韧性大;人工栽培种形似菊花,颜色偏白,质嫩味美,商品价值高,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菌。其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对精神不振、头昏耳鸣也有显著功效[2]。裂褶菌多糖除了是抗肿瘤的重要药物外,其多糖还能作为护肤保湿产品添加物,保湿能力较常见的保湿剂成分燕麦β-葡聚糖强,可以开发作为日用化妆品中保湿剂[3]。国外学者FERRETTIR[4]等研究表明,裂褶菌多糖还能作为新型生物絮凝剂材料,成为研究的新热点。裂褶菌还含有纤维素酶,可以产生苹果酸,现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目前我国对于裂褶菌栽培研究较国外多,但规模化、工厂化栽培技术仍未见报道,其原因主要有:菌株选育存在困难,用于栽培的菌株大多是经野生分离驯化而来,产量和质量未得到确切的保证;裂褶菌栽培条件的探究力度不够,对于传统的栽培模式而言,最大问题就是环境控制。笔者研究比较6个菌株裂褶菌性状,为裂褶菌规模化、工厂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裂褶菌菌株LZJ-1、LZJ-2、LZJ-3、LZJ-4、LZJ-5、LZJ-6由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均为人工驯化栽培菌株。

1.1.2 试验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PDA):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 g,KH2PO43 g,MgSO41.5 g,加水1 L。原种培养基:麦粒60%,木屑23%,麸皮15%,石灰1%,石膏1%。栽培种培养基:木屑55%,麸皮25%,棉子壳10%,玉米粉8%,轻质碳酸钙1%,石膏1%。

1.2 试验方法试验在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1.2.1 菌丝培养 将保存在4℃冰箱中的6个菌株转接在PDA培养基进行活化,25℃条件避光培养7 d。采用平板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菌丝日长速。

将培养料精确称量拌匀、加水至含水量为58%,装瓶(规格7 cm×10 cm)。121℃灭菌2 h,冷却到常温备用。选取菌丝洁白、长势好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块大小为1 cm×1 cm),25℃条件避光培养至菌丝满瓶(13~15 d)。

栽培料各材料加水,搅拌机拌匀,含水量58%~60%,装袋机装袋(规格15 cm×55 cm),每袋可装湿料为2.6 kg,123℃灭菌1.5 h,冷却备用。选取菌丝强壮、洁白的原种转接到栽培料袋中。接种方法:打孔机打4个孔,孔间距为6 cm,接种量8~10 g,胶带封口,每个菌株接200袋。温度25℃、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10~11 d,菌丝不必满袋,待长满接种孔外延半径6~7 cm时即可转入出菇房。期间观察记录菌丝萌发时间及长势,发现有污染须及时处理。

1.2.2 出菇管理 菌丝培养10~11 d移进出菇房,撕开胶带,挑出污染包,计算污染率。将菌包整齐摆放在出菇架上,接种面向上。在出菇温度23℃,相对湿度90%,光照500 lx,二氧化碳浓度500%条件下刺激裂褶菌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

按照鲜销采收标准,子实体七八分成熟、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鲜菇以朵型、颜色、质量进行分级销售。试验均为采收一次,采收后的废菌包进行堆肥处理。

1.2.3 指标测定 观察并记录出菇相关指标,包括原基出现时间、接种到子实体成熟时间、叶片长度及厚度、颜色、生物学转化效率及各品种污染率等指标。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mm/d)=菌落直径/总天数;生物学转化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菌株母种长速比较6个菌株日长速、长势见表1、图1。菌丝长速LZJ-2与LZJ-4、LZJ-1无显著性差异,三者均与LZJ-4、LZJ-5、LZJ-6存在极显著差异,LZJ-5与LZJ-3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与LZJ-6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LZJ-5无气生菌丝,基生菌丝粗壮;LZJ-1、LZJ-2 、LZJ-3、LZJ-4、LZJ-6均有气生菌丝,集中出现在靠培养皿的边缘位置。

图1 供试菌株母种菌丝生长形态

2.2 子实体性状测量比较LZJ-1出现原基时间最短,原基数量多但小,一般发生在搬进出菇房的第2天,但由于该菌株本身菌丝成熟较快,原基发生同时整个菌包分泌黄色物质,老化情况严重。LZJ-1的子实体叶片小,菌肉薄,边缘呈细锯齿状,口感偏柴,味浓。LZJ-2菌丝长速快,原基发生少,但可能是出菇条件不适合其原基生长,导致部分原基不能存活,产量低,朵型松散。LZJ-2单片子实体肥,边缘呈锯齿状分化。LZJ-3的原基发生时间为进入出菇房的第4天,相比其他菌株最晚,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菌丝长速慢,菌丝成熟慢,在刺激出菇时,形成原基较晚,原基数量少而肥,成型后单个叶片肥厚,边缘有稀疏锯齿分布,菇体乳白色,有细小白色绒毛密集分布,朵型较差。LZJ-3菌丝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LZJ-4原基发生时间在进入出菇房的第2天,原基发生好,菇蕾较多较大,子实体成熟时间为10~11 d,叶片平展成型后较大较肥,菇型较大,菊花形,灰白色,产量最高。LZJ-5原基发生时间与LZJ-4相同,原基分化好,成熟后菇型较好,产量仅次于LZJ-4。LZJ-6原基发生时间约为进入出菇房后的两天半,原基分化较少,子实体成熟后菇型相对较小,菇型好。各菌株子实体见图2。

表1 供试裂褶菌菌株母种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图2 供试裂褶菌菌株子实体形态

2.3经济效益根据培养料(棉子壳、木屑、麸皮、玉米粉、石灰和石膏的市场价格分别是3000、600、2000、2300、880、880元/吨)核算每袋培养料成本为1.41元,再结合市场上鲜裂褶菌批发价格(50元/kg),收入与支出如表3。出菇房大小18 m2,可摆放菌包1100袋,在出菇房时间12 d;单次灭菌成本1000元,可灭大袋菌包3600袋。核算运行成本包括灭菌成本(0.28元/袋)、人工成本(0.2元/袋)和出菇房运行成本(0.15元/袋),共0.63元/袋。

表2 供试裂褶菌菌株生长性状

表3 供试裂褶菌菌株生产经济效益

由表3可知,LZJ-4每个菌包一次出菇118 g,价格为5.9元,盈余3.86元;LZJ-1每个菌包一次出菇均重68 g,价格为3.4元,盈余1.36元;LZJ-2每个菌包一次出菇均重37.46 g,可售1.873元,亏损0.17元。由此可见,除了LZJ-3不能产生利润外,其他5个菌株均能达到盈余,其中LZJ-4效益最好,生长周期最短,从接种到子实体采收仅需21 d,并且菇型类似菊花,与市场需求相符,可向农户及工厂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对于食用菌栽培来说,菌株选育至关重要。试验对6个裂褶菌菌株进行菌丝长速及出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ZJ-4从菌丝长速、出菇产量、生长周期、菇型、肉质等综合指标来看表现突出,为优良菌株,其次是LZJ-5,其余依次为 LZJ-6,LZJ-1,LZJ-2,LZJ-3。其中LZJ-2的菌丝长速虽然较快,但在出菇过程中表现出大多原基发生在开孔处的背面,对于适合其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还需要不断优化。LZJ-3在颜色及菌肉上表现优异,但产量低,菇型较差,为保留其优质特性,对于其栽培条件极其栽培培养基的筛选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研究为裂褶菌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母种原基出菇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