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大环柄菇属野生菌的鉴定与生境观测

2017-10-19顾新伟赵玉莲宋小亚吴邦仁

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菌柄鳞片碱基

顾新伟 赵玉莲 刘 昆 宋小亚 吴邦仁

(1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丽水323000;2丽水市莲都区联城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丽水323000;3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

通常认为,大环柄菇属多为可食用大型真菌,其中不乏具有独特风味和保健功能的珍贵食用菌[1,2]。大环柄菇属真菌子实体大型,菌盖常有粗大鳞片,菌柄具可活动的菌环,大环柄菇属共同的宏观特征常使基层食用菌专业人员误认。根据相关报道,我国该属物种共6个,其中,脱皮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detersa)和裂皮大环柄菇(M.excoriata)是我国于2010年认定的2个新种[1-3]。根据国内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大环柄菇分离应用研究多集中于高大环柄菇(M.procera)。浙江省域报道的大环柄菇属种群仍停留于20世纪80年代的高大环柄菇与粗鳞大环柄菇(M.rachodes)2个种,而按照最新的真菌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成果,粗鳞大环柄菇现归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 rachodes),我国通常仍归环柄菇属(Lepiota rachodes)。因此,高大环柄菇为浙江唯一记录的大环柄菇属物种[4]。

鉴于大环柄菇在不同生境中有较大的形态差异,各种间宏观形态又具有一定相似性,笔者对采集到的2个大环柄菇属子实体标本,在进行形态学鉴定的同时开展rDNA-ITS分析。通过形态特征与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相互验证,确定两个标本并非浙江省原记录的高大环柄菇。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境观测分别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办事处对面林地,采集标本编号M1,在丽水市白云山森林公园右南坡林地,采集标本编号M2,观察两个大环柄菇发生点土壤、肥力、地表植被等主要生境。调取两个发生点附近气象观测站相关数据,分析标本发生条件因子,为分离驯化提供参考。

1.2 子实体形态特征鉴定对采集的标本重点观察记录菌盖形态、大小、表面及边缘特征,鳞片形态、颜色,菌肉质地与颜色,菌褶颜色、形态以及与菌柄的关系,菌柄长度与直径、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质地、基部形态,菌环着生位置、形态、质地和表面特征等宏观特征。将观察结果与最新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形态学检索比对[1-3]。

1.3 rDNA-ITS分析将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的二个标本的ITS扩增产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BLASTn检索具有最大相似性的物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地主要生境两个标本均于9月27日发现(采集),附近气象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两个站点的采集前后一周降水及温湿度数据非常接近。其中白云山庄站采集前一周为阴雨天气,最大日降雨量23.5 mm,七天总降雨量67.6 mm。出菇前后温湿度情况见图1、2。

图1 出菇期最高、平均、最低温度

图2 出菇期平均、最低相对湿度

M1标本采集于村庄附近古香樟树下,野生子实体1个。距东北侧4 m为村庄道路,距西南20 m为溪滩开垦的果园和菜地,120 m外是瓯江小支流。香樟树下无其它木本植物,郁闭度约75%,地上混生以禾本科为主的多种一年生杂草,杂草与子实体高度基本相当,地表有上年的枯草和香樟枯枝落叶构成的有机质,较肥厚。土壤为沙壤土,土地湿润。该种当地常见,采集当天还发现另外两处,共3个,均呈单生状,生境相似。

M2标本发生森林公园一护林点进出路口旁,周边马尾松、泡桐和小叶栎组成的混交林,高大茂密,郁闭度约65%。地上长一种一年生阔叶植物,高约1 m(后被护林员砍除),地表因经常清扫,枯枝落叶较少,土壤为混杂砂石的粘土。子实体生长区域面积约3.5 m2,共生23个,呈散生至群生状。

2.2 主要形态特征M1发现时已呈完全开伞状。菌盖直径11 cm,扁半球形,中间无凸起,边缘有白色至污白色内菌膜残余,表面被由表皮皲裂成的片状或块状鳞片;鳞片褐色至棕褐色,边缘少,有脱落,近中间渐密,中间呈龟裂状连成整片;裸露的表面菌肉会形成平伏的纤毛状鳞片,呈淡黄白色至灰白色。菌肉白色,肉质,较厚。菌褶白色,宽,不等长,离生。菌柄长21 cm,直径0.7~0.9(1.1)cm,上细下渐粗,淡棕红色,表面具密集的粉粒状棕褐色鳞片,纤维质,中间松软,拔取时基部残缺。菌环上位生,中间部分较厚,近肉质,灰褐色;边缘部分膜质,薄,脆,向上呈杯状,部分残缺。

M2发现时尚未开伞。菌盖初时呈球形至椭圆形,直径3~5.5 cm,幼嫩时表皮呈棕褐色,后逐步皲裂;开伞前中部及以下被由表皮皲裂成的大片棕褐色壳状鳞片,有少量脱落,刚开伞时呈半球形,直径5~9 cm,边缘及底部鳞片脱落;开伞后平展,直径13~19.5 cm,中间部位被龟裂状菌皮,周围具壳状鳞片;皲裂后裸露的菌肉白色,表面呈纤毛状。菌肉白色,肉质,较厚。菌褶白色,老后变淡棕色,宽,密,离生。菌柄初时长15~26 cm,至开伞时长19~31 cm,直径1.8~2.5 cm,圆柱形(上下几乎等粗),表面被棕色细鳞片;菌柄中段鳞片呈横向波浪形有序排列,易擦除;基部膨大至近球形,直径3~3.7 cm。菌环上位生,中间部分较厚,近肉质,上面白色,下面呈灰褐色与白色相间的环状,向上呈杯状;边缘部分膜质,薄,白色,向下呈裙状,易碎(图3)。

图3 子实体形态

2.3 rDNA-ITS分析结果子实体基因组DNA的ITS区域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及修正分析后,标本M1得到一条688 bp的有效碱基序列,序列经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其与GenBank上传的“GQ254066.1”标本碱基吻合度99%,具99%相似性,同源性最高,该对照标本种名(Macrolepiota sp.)尚未确认;标本M2得到一条686 bp的有效碱基序列,序列经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其与GenBank上传的“KJ524560.1”标本碱基吻合度99%,相似性96%,同源性最高,该对照标本确认种名为Macrolepiota detersa(图4)。

图4 标本M1(左)与M2(右)子实体ITS区域碱基序列

3 讨论

在浙江省M1被广泛称为高大环柄菇,但其形态与最新发布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异[1],本次核酸序列比对也表明其与高大环柄菇的相似性仅92%,证明其同源性只能停留在属的层面。核酸序列数据库中,大环柄菇属的许多上传碱基序列没有确认到种,要确认尚需结合形态学鉴别[5]。根据宏观形态观测,该标本最近似于具托大环柄菇(M.velosa)[1]。由于工作失误,没有取得该种形态鉴别关键部位——菌托,因而需重新采集完整标本进行最终确认。

大环柄菇子实体大型,菌盖容易破损或与菌柄分离,影响到许多已驯化大环柄菇的商品性开发[6]。脱皮大环柄菇从菌柄基本伸长到菌盖开伞有3~5 d时间,在这段时间采收,既能保证子实体单株产量的表达,又使其质量和商品性得到保障。同时,根据野生状态生境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属于高温型菌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在春夏和夏秋季栽培,生产时段长。因此,该菌株可能具有较大的驯化栽培前景。

猜你喜欢

菌柄鳞片碱基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应用思维进阶构建模型 例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金钱龙
中国科学家创建出新型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
没有脚也能走路的蛇
生命“字母表”迎来4名新成员
生命“字母表”迎来4名新成员
聚偏氟乙烯/鳞片石墨/碳纤维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