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0-16鲍文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人性化心绞痛常规

鲍文静

(赤峰市二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鲍文静

(赤峰市二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常规组46例,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46例,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心绞痛发生次数。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另外,实验组平均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所需,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

冠心病;心绞痛;人性化护理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1],近些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其中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分析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流量无法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导致心肌出现暂时性急剧缺氧、缺血状态,以前胸压榨性疼痛[2]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在患者劳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容易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通常为数分钟,严重威胁了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此,本次研究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

常规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26例与20例,年龄45~88岁,平均(65.26±3.47)岁,21例轻度心绞痛,19例中度心绞痛,6例重度心绞痛;实验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据27例与19例,年龄46~87岁,平均(65.24±3.87)岁,22例轻度心绞痛,20例中度心绞痛,4例重度心绞痛。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全面的病情指导,指导患者严格依照医师嘱咐用药等。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为:

1.2.1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每日应安排专门的人员打扫病房及周边走廊的卫生,保持病房及走廊的整洁干净,每日开窗通风,控制室内合适的空气温度与湿度,控制每日病房人流量,利于提高患者自身舒适感。

1.2.2 人性化心理辅导:该类疾病引起的身体上的疼痛感容易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可诱发心绞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

1.2.3 健康宣教:可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在医院走廊张贴宣传海报、举行专家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有效预防等,同时详细讲解治疗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等。

1.2.4 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多摄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多摄取粗粮与蔬菜饮食,禁止烟酒等。

1.3 评价标准:①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采取百分制,非常满意表示评分≥90分,比较满意表示评分<90分且≥80分,满意表示评分<80分且≥60分,不满意表示评分在60分以下[3]。②焦虑(抑郁)评分:采取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严重焦虑(抑郁)评分在35分以上,焦虑(抑郁)评分在20~35分,可能焦虑(抑郁)评分低于20分,正常表示评分低于8分[4]。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数据,护理满意度、心绞痛发作频率、不良情绪评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分组例数满意度评分实验组4693.26±3.24常规组4678.23±3.47

2.2 心绞痛发作频率: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为 (2.05±0.45) 次/天,常规组为(5.54±0.47)次/天,说明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2.3 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分组焦虑抑郁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n=46)20.56±4.858.23±1.8517.56±4.027.23±1.45常规组(n=46)20.23±4.7710.65±1.9617.45±4.239.85±1.74

3 讨 论

冠心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一类重要因素,当出现心绞痛症状后将频繁发作使得患者增加心肌梗死与心脏猝死的风险,严重威胁了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降低了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心绞痛的治愈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身体上的疼痛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应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预后[5-6]。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于人性化护理模式更加侧重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早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便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主动认识到自身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同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得患者能够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与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与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综上可知,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所需,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

[1] 杨丽丽.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50-251.

[2] 张芳.人性化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69-170.

[3] 姜毅.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3):145.

[4] 侯志萍.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6,6(28):244-245.

[5] 刘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39-340.

[6] 丛华,张淑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597-598.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50-02

猜你喜欢

人性化心绞痛常规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常规之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心绞痛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性化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