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分析

2017-10-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母乳满意率母婴

刘 欣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产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分析

刘 欣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产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并对如上产妇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50例。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掌握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另外对比两组母乳分泌时间、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改善焦虑情绪,缩短泌乳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新生儿护理模式;产妇;护理能力;临床效果

以往临床对新生儿的护理多采取母婴分离护理的方式,其将新生儿放置在单独的婴儿室护理,这虽然可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后恢复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妇的不适应证状。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新生儿护理模式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1-2],为寻求最为有效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此次研究将以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并对如上产妇实施分组护理,观察并分析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②无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无沟通障碍。④无妊娠合并症。⑤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如上产妇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为(30.2±4.6)岁。新生儿胎龄37~42周,平均为(39.6±4.1)周。新生儿体质量1.6~4.8 kg,平均为(3.4±0.7)kg。观察组: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为(30.1±4.9)岁。新生儿胎龄37~41周,平均为(39.5±4.7)周。新生儿体质量1.7~4.6 kg,平均为(3.3±0.8)kg。统计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结果P>0.05,差异并不显著,研究中2组比较数据可比性强。

1.2 方法。对照组:均采取常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模式,如依据新生儿及产妇的具体情况为其实施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每日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沐浴以及脐部护理服务,家属可在处置室外观看。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对产妇实施常规乳房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观察组:均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服务,①对产妇实施健康宣教,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方法及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为产妇发放产后康复知识手册,并依据手册内容以及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实施针对性宣教。②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要予以针对性疏导,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避免种种不良情绪的出现。③新生儿出生当天,要在产妇床旁防治护理车,并在床旁完成浴、抚触等护理操作,产妇及其家属可从旁观看,护理人员在进行如上操作时要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以及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在进行抚触操作时需要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提前准备好润肤露及干净的衣物。同时也可让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以便提高产妇护理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水平,促使其掌握新生儿的生理情况、喂养方法、脐带护理方法、预防接种知识、尿布更换方法、臀部护理操作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掌握率(采用自制调查表,题目内容涉及到母乳喂养、沐浴、抚触、换尿布、脐带护理等,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以得分≥85分判定为掌握)。另外对比两组母乳分泌时间、SAS评分(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共设有20个题目,采取4级评分法,总分越高焦虑越重[3])以及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共设有25道小题,总分为100分,总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分为满意,≤79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此次研究中两组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则可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SAS评分及母乳分泌时间的比较:观察组产妇SAS评分约为(37.2±4.7)分,母乳分泌时间约为(1.1±0.2)h,较之对照组具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率约为96.0%,护理满意率约为100.0%,较之对照组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详情如下:对照组50例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41例,占82%,护理满意率44例,占88%;观察组50例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48例,占96%,护理满意率50例,占100%。

表1 两组SAS评分及母乳分泌时间的比较

表1 两组SAS评分及母乳分泌时间的比较

组别例数SAS评分母乳分泌时间(h)对照组5041.2±5.32.3±0.5观察组5037.2±4.71.1±0.2t-3.99215.756P-<0.05<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有明显提高。临床以往对新生儿的护理多采取母婴分开护理的模式,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为产妇的产后康复提供更为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新生儿得到更为专业、科学的护理服务[4-5],但其并不利于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且该种护理模式也不利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除上述几点之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服务的工作量,降低护理效果[6]。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应用于母婴护理工作的护理模式也更为多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产妇及其家属接受程度最高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可促使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服务当中,促使产妇及其家属更为直接的观看护理人员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有效提高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该种护理模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产妇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避免产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质量[7-8]。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均采取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相较于采取传统临床新生儿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而言,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明显降低,母乳分泌时间明显缩短,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掌握率也提高至96.0%,护理满意率提高至100.0%。此次研究结果证明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所得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较之临床常规新生儿护理模式而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各项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率,减轻产妇的焦虑情绪,缩短母乳分泌时间,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慧,郭淑冰,陈情娣.床旁护理对产科初产妇保健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中的影响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260-1261.

[2] 王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6,8(4):335-338.

[3] 谢映梅.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4-6.

[4] 吴小麦,关惠慈,李风光.三位一体健康宣教模式在改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73-74.

[5] 樊慧妮,马素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2):6830-6831.

[6] 吴春花.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作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54-256.

[7] 霍朝华,兰芬芬.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6):9-10.

[8] 邹华,陈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86-87.

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32-02

猜你喜欢

母乳满意率母婴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