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7-10-16刘利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刘利利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刘利利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1]。抢救的时效性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急救的“时间窗”对挽救濒死心肌具有关键作用[2]。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抢救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抢救的时效性,特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为30~81岁,平均年龄为(56.3±9.8)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3例,冠心病13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WHO制定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急诊护士接诊后给予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情况实施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①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以护士长为中心开展工作,护士长作为组长带领组员咨询相关专家、查阅文献等全面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以模拟演练的形式指导组员掌握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②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接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急诊患者的分诊评估工作,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患者开放绿色通道。通知医师,用平车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由急诊护理小组组长进行调度,实施全面护理配合抢救[3]。

抢救过程要按照标准执行,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关护理内容。在抢救开始的2 min内给予患者2~5 L/min的氧气吸入;在3 min内测量血压、血氧;在5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同时进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等。给予患者0.5 m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观察患者病情是否有所改善,若没有缓解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入。护理小组组长做好协调工作,联系手术室,安排专人进行护送,做好患者交接工作。患者在抢救时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时,立即协助医师将患者装入手术室进行治疗[4]。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急诊评估时间(min)急救时间(min)急诊停留时间(min)患者满意度(分)观察组400.5±0.260.3±12.19.3±2.194.1±2.2对照组402.4±0.641.8±13.921.3±4.977.5±3.7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患者发病时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有可能挽回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因此,需要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5]。急诊护理路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新型护理方法,这种方法更具有主动性,这种短效、快捷的护理方式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动性,主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种护理模式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欧阳小鹿,齐丽娜.7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29-130.

[2] 雪英,刘捷.护理路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09-110.

[3] 刘青.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601-1603.

[4] 马婷婷,郝海琴.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开展抢救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2(12):492-493.

[5] 唐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6] 李婵.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对比探讨[J].现代养生B,2014(7):207.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20-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