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7-10-16王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支原体气道哮喘

王志平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8300)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

王志平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830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66例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哮喘宁与喘乐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与最大峰流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69.7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836,P=0.003)。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并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能够加快患儿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肺炎支原体;小儿哮喘;临床治疗

肺炎支原体属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哮喘发病具有一定联系,其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通常症状较重,喘息维持时间较久,和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特征不同[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儿均通过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儿。对照组33例患儿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4例,患儿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2±0.3)岁;观察组33例患儿中,男患儿18例,女性患儿15例,患儿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3±0.4)岁。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实施心电图、血常规以及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并对患儿的血清总IgE和MPAb予以检测。对照组33例患儿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33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哮喘宁与喘乐宁治疗,具体方法:口服哮喘宁片(生产厂家:郑州益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20033159),1天2次,1次0.1~0.15 mg/kg;采用喘乐宁(生产厂家: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51021685)行吸入治疗,1天3~4次,1次1喷。

1.3 评价指标。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指标与病原体检测结果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实验室指标与病原体检测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实验室指标与病原体检测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所有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完成,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利用t或χ2检验;如果对比P<0.05,表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与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与最大峰流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69.7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836,P=0.003),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组别例数最大峰流速(min)咳嗽消失时间(mL)观察组3391.96±3.535.16±1.87对照组3378.79±4.128.88±3.35t值-13.9455.569P-0.0000.000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 论

关于哮喘的多种临床特征中,最基本的则是气道高反应,而其中最基本的哮喘病变即是气道慢性炎症[2]。有临床研究显示[3],肺炎支原体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物学结构,会增强气道反应,使得气道内皮受到直接损伤,并且对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聚积有促进作用,加快对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产生气道慢性炎症。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4]。哮喘宁口服片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好的扩张支气管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能够促进气道纤毛运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效果。喘乐宁属于β2受体激动剂之一,能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升环磷酰胺水平,减少游离的钙离子,对支气管平滑肌予以舒张,从而实现其疗效[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与最大峰流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69.7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836,P=0.003)。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并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能够加快患儿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蒋健飞,黄红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386-1387.

[2] 陈燕.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235,237.

[3] 矫音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6):38-38,40.

[4] 王亚男.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5):889-889,891.

[5] 范华青.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351-4353.

R562.2+5;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82-02

猜你喜欢

支原体气道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