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切除对老年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影响

2017-10-13陈长喜郭传勇毛玉山朱忠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腰围大肠腺瘤

陈长喜 郭传勇 杜 娟 毛玉山 缪 敏 朱忠伟

(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207)

胆囊切除对老年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影响

陈长喜 郭传勇 杜 娟 毛玉山 缪 敏 朱忠伟

(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20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老年人大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退休员工1 125例,分为CAP组(n=187)和正常对照组(n=938),并根据B超结果分为胆囊切除组和未切除组,对其肠镜结果、体质指数(BMI)、腰围、胆红素谱进行分析。结果男性CAP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210,P<0.001);CAP组年龄、腰围明显高于非CAP组(P<0.001);胆囊切除组的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χ2=5.348,P<0.021);经 Logistic回归法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腰围、胆囊切除(P=0.019,OR=1.876,95%CI:1.118~3.146)是发生CAP的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可能是老年人患CAP的危险因素之一。

胆囊切除;结直肠腺瘤;息肉

2014年国家肿瘤登记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5位〔1〕。胆囊结石切除胆囊后大量胆汁酸直接进入肠道,促进和增加了次级胆汁酸及未消化的脂肪与肠黏膜接触机会和时间,导致肠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增生,诱发消化系统肿瘤〔2〕。且有报道称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群发生腺瘤的机会明显增加〔3〕。本文旨在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老年人大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 125例,年龄60~85〔平均(67.4±5.4)〕岁,男717例,女408例。

1.2分组 根据肠镜、B超检查结果分为CAP组和非CAP组、胆囊切除组和未切除组,所有研究对象排除:未在我院行全结肠镜体检者;明确的病理结果提示为非腺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结直肠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不能正常分析者。

1.3方法 禁食12 h,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休息5 min坐位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指数(BMI)。空腹取肘静脉血10 ml用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大生化指标检测,由同一台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Au 640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完成。受检者静脉抽血后由2名资深影像学专科医师采用2台同种型号的超声诊断仪(美国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B超检查并出具报告。影像学医师检查时不了解受检查者病史及该研究。肠镜检查使用2~3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颗粒提前4~5 h行肠道准备,检查设备为Olympus CF-Q240I、CF-H260AI及CF-Q260AI,发现息肉后活检或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

1.4息肉诊断标准 息肉组织病理学分类: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兼有两者的混合性腺瘤)、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及脂肪瘤等。

1.5判定标准 总胆红素异常:≥17.2 μmol/L;直接胆红素异常:≥7.0 μmol/L;间接胆红素异常:≥13.8 μmol/L。采用BMI评价全身性肥胖,<24 kg/m2为体重正常,≥24 kg/m2为超重;采用腰围评价中心性肥胖,女性≥80 cm、男性≥85 cm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已服用高血压药物。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现CAP 187例(16.6%),其中男性CAP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19.7%(141/717)vs 11.3%(46/408),χ2=13.210,P<0.001〕,CAP组年龄、腰围明显高于非CAP组(P均<0.05),其余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胆囊切除与CAP检出率关系 由B超诊断胆囊切除术后者91例,未切除者1 034例。胆囊切除组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胆囊未切除组〔25.3%(23/91)vs 15.9%(164/1 034,χ2=5.348,P=0.021〕。

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CAP(1=有,0=无)为因变量,以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并根据方法中的判定标准将表1中的数据转换为等级资料,纳入的自变量有性别、年龄、超重(1=是,0=否)、中心性肥胖(1=是,0=否)、高血压(1=是,0=否)、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胆囊切除与否(1=是,0=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用后退逐步回归法,变量入选水准0.05,剔除水准0.10,最后性别、年龄、腰围、胆囊切除与否进入方程,胆囊切除术是CAP患病危险因素(OR=1.876,95%CI:1.118~3.146,P=0.019)。见表2。

表1 CAP组和非CAP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AP的患病危险因素

3 讨 论

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任务是检出早期大肠癌,更应注意筛查并切除腺瘤性息肉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将胆囊切除史、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列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4〕。这提示我们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胆囊切除后的患者行CAP筛查。

本研究CAP检出率均高于1年前本研究组〔5〕45岁以上的CAP的检出率,考虑本研究对象全部为老年人等因素有关,另外本研究发现CAP组年龄高于非CAP组,均提示老年人可能为CAP高发人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老年人大肠腺瘤发病风险增加1.048倍,而Sato等〔6〕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一岁,大肠腺瘤风险增加1.03倍,低于本研究的风险可能系其研究对象年龄在20~86岁之间不全为老年人有关,也提示年龄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同时发现CAP组腰围高于非CAP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为CAP的危险性因素,这与Kang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国内外对胆囊切除与CAP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我国学者徐永成等〔8〕发现胆囊切除术史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胆囊切除术,提示胆囊切除可能会增加大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Siddiqui 等〔9〕通过对大肠腺瘤伴胆囊切除(127 例)及不伴胆囊切除(1 107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胆囊切除是高危腺瘤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胆囊切除时间越长危险性也越大。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其相关性提出异议。如Zhao等〔10〕一项纳入共计4 061 例的meta分析中,得出结果显示胆囊切除与大肠腺瘤的发生率都无明显相关性,结果的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息肉类型的不同、胆囊切除时间有关。

胆囊切除与CAP间存在联系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推测,其可能机制如下:胆囊切除后,胆汁失去储存和浓缩的场所,oddi括约肌相对松弛,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导致肠黏膜对胆汁酸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增加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有研究表明〔11〕,胆囊切除术后大便中的石胆酸含量增加。石胆酸是大肠癌促发剂,而且脱氧胆酸可转化为强有力的致癌物质甲基胆蒽〔12〕。

本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群中胆囊切除组CAP检出率较高,胆囊切除是CAP患病独立危险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提高此类患者的大肠癌一级预防,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Chen W,Zheng R,Zhang S,etal.Report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0〔J〕.Ann Transl Med,2014;2(7):61.

2Nogueira L,Freedman ND,Engels EA,etal.Gallstones,cholecystectomy,and risk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J〕.Am J Epidemiol,2014;179(6):731-9.

3Chen HM,Weng YR,Jiang B,etal.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in China between1990 and 2009〔J〕.J Dig Dis,2011;12(5):371-8.

4Levin B,Lieberman DA,McFarland B,etal.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tous polyps,2008:a joint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J〕.Gastroenterology,2008;134(5):1570-95.

5陈长喜,毛玉山,朱忠伟,等.中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关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3):190-3.

6Sato Y,Nozaki R,Yamada K,etal.Rel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adenomatous polyps of the large bowel〔J〕.Dig Endosc,2009;21( 3):154-7.

7Kang HW,Kim D,Kim HJ,etal.Visceral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s risk factors admenoma:a cross-sectional,case-control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1):178-87.

8徐永成,许岸高,罗 程,等. 胆囊切除术与大肠腺瘤的关系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4):384-6.

9Siddiqui AA,Kedika R,Mahgoub A,etal.A previous cholecystectom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dvanced adenomas of the clon〔J〕.South Med J,2009;102(11):1111-5.

10Zhao C,Ge Z,Wang Y,etal.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4(4):375-81.

11Chen YK,Yeh JH,Lin CL,etal.Cancer risk in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after cholecystectomy: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J Gastroenterol,2014;49(5):923-31.

12Tong JL,Ran ZH,Shen J,etal.Association between fecal bile acids and colorectal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Yonsei Med J,2008;49(5):792-803.

〔2016-09-06修回〕

(编辑 曹梦园)

R574.6

A

1005-9202(2017)19-483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65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1KYB110);宁波市镇海区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13S1002);宁波市镇海区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014020)

朱忠伟(1962-),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和老年健康管理研究。

陈长喜(1980-),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

猜你喜欢

腰围大肠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腰围佩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