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与地域文化的思考
2017-09-27陈宏志
陈宏志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客家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特色,就要做到兴趣为师,激发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兴趣;要做到情感为媒,培养学生深厚的乡土情感;要做到积累为根,对客家文化的相关素材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
关键词:客家文化;写作训练;写作能力
民俗地域文化是语文教學的宝贵资源,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拓宽了空间。
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客家文化。它富有历史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在发展过程中又能与时俱进,是一种优秀文化。作为客家山区语文教师的笔者,对客家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更对语文教学中融入客家文化,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为什么要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特色?
首先,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开发客家文化资源,在作文训练中体现“客家特色”,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其次,它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来自于生活,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人,对客家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对客家文化耳熟能详,把它们作为写作的素材,自然能够言之有物,感情真挚。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特色是符合写作训练的内在规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次,它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爱乡爱国的思想。民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弘扬民俗地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的语文教学承担着教育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它能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对客家文化进行深刻的挖掘,了解历史,了解客家,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特色,不仅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及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有些学生与其说是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民俗地域文化,还不如说是对其不了解,认知不多,以至于无从热爱。通过写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客家,引导学生参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形成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思想情感,无疑是切实有效的。
怎样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客家文化特色?
一、兴趣为师
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客家文化教育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巨大兴趣。梅州山灵水秀,是历史名城。在这群山绵延之间,走出了黄遵宪、宋湘、张资平等一批名士;也走出了丘逢甲、丁日昌、叶剑英等叱咤风云的将军;也孕育了曾宪梓、田家炳等商业巨子……这片土地上,有他们光辉的足迹,吸引我们去缅怀、去追寻。滔滔的梅江水,巍峨的阴那山,锦绣如画的茶田金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学子竞折腰!同学们行走在山水之间,自会“借天地之灵气,抒胸中之块垒”。作文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挖掘地域性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情感为媒
乡土资源与习作的有机联系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掘地域文化,了解家乡和认识人生,增强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充满了情趣和灵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体系。
三、积累为根
要用好客家文化素材,必须先有一定的积累沉淀。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让他们去发现山河之秀美,去体会风俗文化之变化、劳动之苦乐以及至爱亲情,亲自捕捉和感受那些常人未见的或者见而未抓的事物,从普通的微小的事情中去感受生活、去体味其中蕴涵的客家文化。并将与家乡有关的民俗风情、传闻轶事,简要地记录下来并互相交流。学生耳听八方,学会用多种途径去搜集更多有用的材料,了解更多的奇闻轶事。日积月累,自然就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更能对客家文化有深入独到的理解,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而又浑然
天成。
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从写作训练的角度来说,学生能从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去看问题,提高了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写出的文章思想较有深度和广度,内容真实丰富,告别了无病呻吟的矫情,远离了华而不实的空洞,摒弃了千人一面的俗套,促进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而应当去反映现实,应当与客家当地文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习作富有特色而充满活力,才能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对写作技能在实际生活运用的经验,感受表达的愉悦和创作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仲富兰.民俗与文化杂谈[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蒋红梅.民俗文化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7).
[3]罗维新.浅谈对客家后代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