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若干思考
2017-09-21王安琪
王安琪
【摘要】近几年来,有关“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在国际上兴起了一股潮流,它呼应了联合国教国际组织所倡导的课程改革及教育革新的潮流。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北师大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确定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三大维度、六大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以上的几个问题,笔者试图从国际视野出发,提出一些关于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构建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小学 卓越教师 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00-01
一、重视核心素养的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北师大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确定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三大维度、六大核心素养。这个核心素养的表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并非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表征!当然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有它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的:
提出并倡导核心素养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教育目标体系。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注重双基重视知识和技能,到注重能力的提高,再到强调新课改三维的阶段,但这都是对个人的发展在综合性和全面性上的总体要求和规定。目前,时代在快速进步,现代教育倡导每一个人全面、充分和个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和思考人的核心发展、人的核心素养形成和培育。基于此,我国确定了核心素养的框架,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的形成,核心目标的形成和培育,在层次性和内容性上完善和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只注重核心素养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是不全面的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所有青年都需要具有三类素养:(1)基础素养。(2)跨界素养(共通性素养)。(3)职业素养。共通性素养,也即核心素养。所以说,对个人的教育而言,除了必要的核心素养外,还须要加强基础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核心的本质有二层意思:一是关键,是指个体在21世纪生存、生活、工作、就业最关键的素养;二是共同,是指课程设计所面对的某一群体所需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不是个人素养的全部,也不是教育目标的全部。作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来说,师范生既是在校大学生,也将是从业的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因此,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全部教育目标应该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学科专业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应有如下思考:
1.跳出传统教育思维的框架,重新思考课程的经典问题。
我们过去更多地关注学科课程的建设,而忽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是在活动课程中来实现和完成的。同时,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与互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必须要结构化,必须要与核心素养直接挂钩。才能真正保障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人格建构。
此外,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单纯重视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框架体系,把人才培养的提高到对个人品格和人格形成的高度。品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可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的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了“成人的教育”。
2.需要课堂教学的转型改革
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育,要借助学科教学来支撑。但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对问题解决的实践来培育的。教育的目标主要不是看重知识的结果,而是看重从“学习的过程”来把握“学习的价值”。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发挥好对学生的学习援助和引导及其在建构知识之际支架的作用。
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需要“道”、“器”兼修。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教师培养日益偏重精致技术,走上所谓真正专业化的道路。塑造人格、精神和灵魂等形而上的理想追求,尚需进一步落地生根!只有把教师的道德意蕴、人格品性与专业素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尊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6.
[2]李艺,钟柏昌. 谈“核心素养”[J]. 教育研究,2015(9):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