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0赵淑丽
摘 要:问题式导学,是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问题式导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采用问题式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入手,探索问题式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式导学;开放性问题;质疑性问题;支架性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教学知识,而不是采用理解记忆的方法。而新时代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教师能够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高中学生经过9年的学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采用问题式导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一、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不为学生提供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够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开放性问题,能够使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并对于化学学习内容有着更大的兴趣,拥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时候,在研读了课本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那么同学们请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能够产生热能的实验。”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强酸和强碱发生反应会产生热量,因此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强酸化学药品和强碱化学药品进行反应。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与同学间的交流,选择放热效率最高的实验,将其作为放热实验的经典实验。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局面,主动迎接学习过程中的调整,也通过不断攻克难题来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提出质疑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提出质疑性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质疑性问题,让学生有想要探索的欲望,能够打破教材的限制,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一章节的时候,有一个观察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二氧化硫的化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验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流程来实验,如果操作发生调换,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不使用这个实验,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硫化物的化学特性?”在疑问提出之后,学生陷入了思考,为解决我提出的问题而展开了思考。这些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质疑性问题的方式提出,能够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按照自己的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质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三、 提出支架性问题,引导学生构建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在学生头脑中搭建化学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拥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可提出支架性问题,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搭建一个无形的梯子,使学生为了获取知识而不断向上攀岩,在前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美好,并牢牢掌握化学知识。支架性问题能够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跨越困难的勇气。
例如,在学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種基本化工原料》的时候,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乙烯和苯两种物质,并对其基本用途、化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我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苯结构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苯可能具备哪些化学性质呢?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那么乙烯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是什么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够接触苯或者含有苯环结构物质的场所呢?你有应提出何种防护措施呢?”通过支架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在头脑中,将杂乱无章的化学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构建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化学学习体系,并且从中搜索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的重新组建,解决支架性问题,从而顺利掌握了新知识,达成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跨越。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构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与传统教学相比,问题式导学能够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使教学围绕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开展,通过教师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增长,也拥有了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化学素养得到了提升,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最大水平。
参考文献:
[1]霍晓东.高中化学“问题驱动式导学案”的教学设计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邓海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赵淑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