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7-09-18黄惠春
黄惠春
【摘要】本文就小学生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相应对策:对学生强调早读的重要性、分阶段布置早读任务、明确每次早读的方法、丰富早读的形式、检查早读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早读课 问题 解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27-02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和基本学习要素,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就“读”而言,教师加强对语文早读课的指导,对于促进学生的听、说、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清晨时分,学生往往头脑清醒、记忆力好、精力旺盛,在这个时期加强早读训练,有利于教师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读音、语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背诵课文,为夯实语文学习基础提供保障。下面,笔者将联系我校的早读课情况,针对早读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早读课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利用好朗读时间
我校的早读课时间为15分钟,但很多班级却利用这短短的15分钟时间来安排其他活动,如班主任讲纪律或安排学科学习或讲评作业等,即使没有教师占用早读时间,学生也往往不够重视,不是用来完成作业,就是聊天、打闹,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读书。
(二)读书方法欠佳
早读课上,有的学生看起来在很认真地读书,但只要观察就会发现,学生有的只是盲目地“读”“有口无心”,并未将读和记做到紧密结合,有机统一;有的是摇头晃脑,“水淋鸭背”读过就忘,既没有记住重要的短语和句子,也没有充分运用大声朗读逐步储备知识。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读书方法,读起书来心不在焉、无目的性,在朗读过程中未能清楚地认识所读课文的篇章结构,更别提记忆课文、唤起美的共鸣了。
(三)教师缺乏引导
有的语文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到教室指导或督促学生读书,使得早读课就像菜市场一样喧嚣;有的语文教师能一大早就到教室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但却不重视读书的形式和效果。教师为了达到“造声势、烘托气氛”的效果,往往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这样做使得学习较差的学生借齐读“滥竽充数”,导致学生不能读出个性和感情,使早读课变成了“唱读”,失去了早读课应有的效用,而有的教师则是让学生自由读,对于学生“读”的效果没有仔细检查,导致早读效果低下。
二、指导学生高效早读的策略
(一)强调早读的重要意义
早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让学生深刻明白早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在早读课上认真读书,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引导技巧。对此,笔者首先请学生找出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或诗句。其次,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名人名言或诗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深刻的一次朗读体会。这样,学生从诗句、名人名言,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等谈起,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做,往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读书的各种好处,从而树立起重视早读的意识。
(二)分阶段布置早读任务
早读课主要的任务是朗读与背诵。但是读什么、背什么,读和背的量多少为宜,很多教师在早读课上都没有向学生明确提出来,使得学生像“无头苍蝇”随意地读。由于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没有读的动力,最终导致早读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每节早读课上为学生布置“读”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提高早读课的效率。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制订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早读任务。以我班学生为例,由于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孩子,他们普通话水平不高,在制订早读计划时,笔者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分三个年段给学生布置早读任务。低年级段侧重于读词语和句子,笔者布置的早读任务是读好拼音和字词,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拼音、字词方面打好基本功,说好普通话,从而让学生树立起能用普通话读好课文的信心。到了中年级段的早读课,笔者则注重布置读一些美文佳作的任务,朗读文章的篇幅在四五百字以内,并不局限于教材课文,有时也会复制一些课外美文供学生朗读。到了高年级段早读课,笔者则有意识地通过早读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轻读、重读、有感情地读等朗读技能。这样教学,由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配不同的早读任务,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他们往往乐于完成,早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明确每次早读的方法
教师布置了早读的任务之后,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早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早读的方法,让他们觉得早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在日常早读课中,笔者常常采用如下方法提高学生读的积极性,提升早读的效果。一是扩大阅读面。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在低年段的早读训练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教师需要在早读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一边读着眼前的文字,目光一边扫视下面将要读到的内容,促使自己专注于所读的内容当中。长期训练,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较好的专注力。二是学会赏读和“悦读”。单调的阅读方法容易使人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教师要在学生朗读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适当创设情境,或是请学生配图说一段画外音,也可以把学生的朗读进行现场录音比赛等,让学生在浓郁的朗读氛围中愿读、爱读和乐读。三是朗读和理解相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朗读和理解联系起来,读之前先理解所读的内容,读之后还要说一说理解和感受,使朗读和理解相统一。以语文S版第八册《鸟的天堂》一课为例,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笔者提醒学生准确读好这一句话之后再试读。结果,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很显然,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还不到位。为此,筆者再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语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顺利地把朗读和理解衔接起来,知道应该把重读放在“一棵”二字上面,学生掌握了朗读重点,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了。endprint
(四)丰富早读的形式
早读课往往以读为主要形式,但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和背,长期坚持固定形式的读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只有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早读时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早读的兴趣和热情。在早读课中,笔者常常采用朗读背诵比赛、教师示范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来丰富早读的形式。
“朗读背诵比赛”,即个人与个人,一小组与一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听录音带看谁读得好、读得快,看谁模仿的声音更像。英语单词朗读中分角色对话朗读、英语课文朗读等,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更多,谁背的单词多;以一个字母开头,看谁接龙的单词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在“教师示范读”中,有的课文朗读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容易读准、读好、读出美感和享受,比如读语文S版第八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桂林山水》等课文,由于朗读水平有限,學生朗读起来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读到这些有难度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在早读课上示范读,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这一朗读形式,适合运用于学生把握不准的课文或是有一定朗读难度的课文。在“小老师领读”中,由于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朗读能力较强,教师要善于培养一些朗读能力强、发音准确的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来读书,一方面让领读学生树立学习自豪感,另一方面激发广大学生的朗读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美读、示范读、配乐读、角色体验、竞赛读等形式,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朗读让早读课更加精彩,成为学生都期待的一节课。
(五)检查早读的效果
完成如上步骤之后,教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早读情况,通过抽查背诵或集体背诵、抽查默写等,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好的早读现象,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不好的则督促其改进,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使早读课获得最佳效果。教师检查早读课效果时,要充分尊重新课标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如在巡回检查之后采取个别提问、个别辅导等方式,巧妙地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停顿等错误;对于朗读流利,感情鲜明,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咬字吐词清晰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其优点。比如在读语文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有一名学生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一段话时,读得特别有感情,对此笔者特意表扬该学生:“小玲把这一段话读得清楚、流利,把桂林的水的特点——静、清、绿读出来了。”得到表扬的学生十分开心,并且会把这一积极情感延续到后面的朗读中,而其他学生也能从中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读得更好。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按照上述做法辅导小学生进行早读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认真读书,并逐渐由被动读变为主动读,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责编 杨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