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进程中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辨

2017-09-11张玉丹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思辨多元文化

张玉丹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反映了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社会思潮动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本文从理想信念和多元文化概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困境、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困境的社会背景分析、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出发,以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的科学化和先进化。

关键词:社会变迁 多元文化 大学生理想信念 思辨

中国融入世界,中国文化也融入世界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呈现出古今中外文化共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碰撞的多元文化现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反映社会思潮最灵敏的风向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呼声往往映射出社会思潮的痛点和难点。

一、理想信念和多元文化概述

(一)理想信念和多元文化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1]关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重读梁启超对青少年的赞礼,依然令人热血沸腾,大学生是青少年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少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的梦想同在共荣。

对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从多元主义思想(Cultural Pluralism)演化而来的多元文化一词,刘潇指出,多元文化是指在当今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视阈下,东西文化交汇、古今文化融合、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并存,并处于交流、交融、交锋的发展态势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我国,多元文化既有别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网络文化,也不是照抄的西方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元文化更趋同存在于上述多种文化介质之间彼此相互冲突、交织和交融,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复合体。[3]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个人而言,理想信念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梦想的定位,是大学生为之奋斗的轴心,是大学生拼搏奋斗的力量源泉;对于社会而言,理想信念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困境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过于世俗化倾向

自由、民主、开发、共享的文化氛围固然给大学生思想的灵活发展、创新创造、宽广包容、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充足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外来文化的世俗性、功利性、现世享乐性、个人主体性被精神缺钙、就业压力大、过早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过度吸收,而造成了过度世俗化倾向。大学生从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变成了现在的梦想是找一份体面高薪好工作。

大學生个人小梦想的现实性没错,错的是过于现实而整日囿于为找一份好工作而学习考研、为找一份好工作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所有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找一份好工作。个人理想只有一个世俗性的维度,以获得一份好工作为努力的终极追求。这种个人的自由追求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理想信念的禁锢,缺乏少年之应有的奇僻的思想、锐敏的直觉、生命的活泼,缺乏青少年应有的创造环境、征服历史的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二)大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的个体主义倾向

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模糊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价值认同,淡化了大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的价值诉求,降低了大学生对人生理想高度的追求,造成了个人小理想与社会大理想的脱节。

在学校,老师也只教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知识技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为人礼仪、教学生努力形成善良美好的小我而不教学生大义大道、不教学生宏远的理想信念、不教学生承担其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像一位学生写道:“老师只教我们歌颂伟大,而不关心我们是否可以实现伟大。”虽然“中国梦”之风盛极一时,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现今大学生并未能将中国梦与个人的理想信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乏集体责任感、社会职责仍,缺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

(三)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实现过程中的曲折性

其曲折性表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因素复杂及个体理想信念的软弱性。

(1)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劣根性和外来多元文化的糟粕不利于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实现;其次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其理想信念的建构未起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是互联网媒体的技术的负面影响。“触屏”时代绑架了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生成与发展,手机、电脑等对大学生生活的绑架于其心理和生理几乎都造成了有一定程度上的“残疾”。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学生机不离手的现象颇为严重,尤其是手机,几乎成为大学生身体上的又一个器官而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大学生的双手和思想。相当群体的大学生自身陷入一个既厌恶终日囿于手机电脑的生活又难以摆脱对其依赖的周而复始的怪圈。

(2)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软弱性表现在理想信念薄弱和面对挫折困难缺乏直击挑战的魄力。大学生还处于理想信念的塑造时期,自身原有的理想信念不牢固、不明确,更缺乏为了民族梦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困境的社会背景分析

(一)中外对比古今反思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总要有个精神寄托、信仰支柱。宗教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宗教引领着人们的信仰呈现出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两千多年来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引领着古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纵观中外,信仰支柱和精神寄托于西方人民而言是宗教,于中国人民而言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思潮下,西方宗教的绝对信仰精神并未像遵循中庸之道的儒家文化一样易于被消融冲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前中国社会缺乏具有鲜明特色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社会理想缺乏个性,折射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就是整齐划一的普遍个人主义。

(二)中国文化特色的缺失导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缺失

在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中,能够悠久而又绵延不断、源远而又流长、古老而又风韵犹存的,唯有中国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哺育的教育。[4]与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和优势,然而如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却并未能在

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大放异彩形成特色鲜明的一元。反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钝化消融,最直观的是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衣:国内流行韩式服装却忽视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服装;食:西餐渐渐成为餐饮业的时尚;住:大城市建筑的西式化;行:尤其是年轻人愈发追求西式的流浪旅行、刺激旅行方式。

中国特色文化的缺失导致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觉性弱,中华文化自信心低,更难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难以对具有强烈自主性的大学生群体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起到先导作用。

四、反思与展望

大学生理想信念缺乏“根和魂”,映射出社会变迁进程中意识形态“根和魂”的缺失而形成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钝化。社会的世俗化导致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定位不明,个别精致利己主义倾向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文献:

[1]黄荣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2):8-11.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05-04.

[3]刘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生成、变化及行为转换的认识与把握[J].高教学刊,2017(7).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思辨多元文化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