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探究

2017-09-11曹韦王琦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曹韦+王琦

摘要:功能翻译理论中指出目的论对于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所说:翻译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翻译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完成,因此译入语的文化必然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实现。(Nord 2001:27)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商标和广告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译入语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和电影的市场预期值。以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递,激发观众的观看欲等功能为目的,译者应当采用直译、补译或创译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本文笔者选取一些西语国家较有知名度的影片为例,试析其翻译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在西语影片名汉译上的策略和方法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的论 电影片名 译入语观众 翻译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目的论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派理论,如许多翻译家所言:在进行翻译时功能理论的应用是渗透在一字一句中的,文本、译者、文化围绕功能理论共同博弈,译者在认知政治、伦理、习俗等社会文化因素后,使译本的实现过程具有了很强的行为指向,换言之就是译者的目的性可能决定了同一译文的异同,而在这一过程中目的论这一功能派的重要理论所践行的对译者的指导力不可小觑。之后诺德通过大量的实践对这一理论进行再认知,对目的论进行了新的补充,认为除过目的原则之外,更应该注重“忠实性”的原则。对目的论的认知和不断再加工,既保证了翻译的有效性,又保证了翻译的社会、文化属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托。

一、功能主义目的论以及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

1. 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形成阶段

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赖斯首先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因为在大量的实践中赖斯发现“等值理论”的局限,甚至对于某些翻译根本不可能进行等值处理。在这一背景下,赖斯提出译者应该更多地从功能特征考虑译文的效度,为了提高译文的质量可以在等值的基础上强调译者的行为指向。

第二阶段,作为她的学生,弗米尔(Hans Vemeer)继承了她的理论并且把这一理论再加工,形成了初期的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译者有目的的在原文本基础上产生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地结合社会、文化、伦理开展的跨文化行为。在进行翻译实践时要充分考虑译入语受众这一重要因素,而受众则是译入语文化的综合表现,是带有多种符码的文化集群,翻译的结果是否被受众接受是检验翻译质量的一个硬性指标。基于此必要条件,就要求译者在结合译入语的文化、政治、习俗等诸多因素后,对原语进行有目的性的加工和产出,进而结合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选择性的释意,从而实现文化语境中语际交流的障碍解除,达到预期目的。也就是说要将译文与“文本中心理论”进行多维辩证分析,从产出的角度再认知翻译中的目的实现这一视角。正是对目的实现这一原则的行为学再认知,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的“目的法则”,并且指出该目的的实现受译文本身的多重文化因素制约。

第三阶段,赫斯(Justa Holz Manttari)认为翻译是“为达成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人际活动”,翻译是译者在对自己文化和他者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语言符码和文化符码间的表征转换。这是对翻译认知质的提高,因为她将翻译与翻译的文化内在属性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对翻译的跨文化行为的再次认同,在这样的语境下,“他者文化”的接受是与译者的翻译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至此,功能理论的翻译目的论大体轮廓构成。

但是在初期阶段更多注重的是“目的论”中文化达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这很可能会导致翻译目的论的过度使用而遭人诟病,之后德国功能学派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翻译学家诺德在目的论的翻译理论中加入了“忠诚原则”,强调了文本对翻译目的的制约性,从而有效扩大了目的论的使用,也保证了目的论在翻译中对产出有效性的制约。

2.功能主义目的论的法则

目的论法则包括目的、连贯、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翻译实践中的首要指导法则;“连贯法则”要求在语法和句法的层面对译入语进行加工产出,使译文“本地化”,同时还要保证译文符合语用原则,被受众接受;“忠实法则”则强调译文与原文本的关系,即有目的性的对原文本进行翻译处理。翻译目的论是从翻译结果对翻译实践进行演绎,是翻译行为的根本性变革。

同过去的“等值观”相比,目的论不再把翻译看做简单的语言符码转换,而是将“文本目的”作为翻译实现的必要条件。它不再单一地看待文本本身对翻译结果的制约,而是在对原文进行语言层面和语用层面的解读之后,对原文信息进行有目的的预期功能加工,这就使译者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策略选择,提高翻译产出的文本和文化双重效度,也再次指出了单从文本出发的翻译目的的局限性,强调译者的目的行为方向性,也就是译者可以对原文进行译入语多维层面的保留、整理甚至是改写。

翻譯目的理论对传统理论传承并且创新,对翻译的属性进行了根本性的认知,丰富了翻译的质量标准,对翻译的有效性产出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特别是对于目的性极强的翻译实践如:车标翻译、酒标翻译、电影片名翻译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为译者翻译目的的达成提供了多元的翻译策略选择。

二、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及其翻译原则

电影片名可以被认为是影片的商标,而对商标进行翻译时首先采用的翻译策略应该是:情感驱动,令人信服,敦促行动。所以,对电影片名有目的性地翻译,必须对该部影片所要实现的商业和社会目的进行交叉考量,如政治容忍度,商业运作模式,营销对象等。根据现今影片商业化的现象,包括数部国际知名影片的片名在翻译时均表现出对市场导向趋势的目的性演绎,片名的翻译与消费文化族群的文化特点紧密相连,力求在这一目的语境中实现受众的最大接受。电影片名是一种文体,并且与其他文体相比,在翻译过程中它更具有自己的鲜明性,更侧重对语言的经济原则使用,但同时又要求能够在简洁的语码中不失情感驱动力,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的文化属性有机地与市场经济目的结合,实现票房的不断创新高。通过对电影片名的深层分析,我们得知,所有的电影片名都是编剧在对电影剧情以及市场预期值的基础上,精心构思的产物,从而可以看出电影片名是完全满足我们所提到的商标翻译目的的三原则。结合目的论来探讨影片片名的翻译实现时,胡壮麟先生认为“既要富有艺术魅力,又要符合语言规范,既要体现原电影名的语言特色,又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促销和导视作用”。为了达到这样的预期目的,我们必须客观地结合如功能主义目的论这样的翻译理论来处理如片名翻译这样的翻译类型问题。endprint

1.电影片名翻译的表征原则——信息符码构建

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实际是在对影片内综合信息的表征,而实现这一表征的途径就是信息符码原则,它也是处理电影片名翻译的第一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观影者在看到影片名字的时候就能够得知影片的大概内容,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译者在结合译入语社会文化特点后有选择地对电影内容进行文字表征,让片名的文字信息足以覆盖其文化表征意义,尽量做到片名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决不可只从“文本对等”角度出发生搬硬套地对电影片名进行形而上的处理,如电影 “LA TERCERA PERSONA” 结合影片内容可以知道这是指目睹一场凶杀案的第三个目击者,但有人曾有失偏颇地处理为《第三者》,这就使译名的文字表征与影片的实际内容出现意义鸿沟,很有可能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造成交际障碍,从而不被受众接受,完全使翻译的目的无法达成。因此,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在考虑经济原则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每个字每个词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符码最大限度地有效产出,实现信息内容和信息价值的对等,以翻译的目的性直接指导受众的信息选择性,如西班牙电影 “LO IMPOSIBLE”(海啸奇迹), “EL MECáNICO”(迷魂杀阵)等,都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受众进行了有效的信息选择指导。

2.片名翻译中的文化符码转换

影片片名的翻译从文化层面来看是对两种文化符码转换并最终达成文化意义的表征实现,所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还必须兼顾译入语的社会文化特点,充分尊重他者文化,继而避免翻译中文化的缺失导致翻译目的不明确。而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对文化原则的再提出和再认知是希望译者对社会、文化、伦理、风俗、地理因素以及价值观的目的性表达进行预期翻译假设,简言之就是在差异中再造平衡从而达到此类问题的翻译目的和生态性的融合。如西语电影 “MOISéS” 译者根据Moisés的宗教中特殊文化背景把其译为(摩西东渡),而不是只简单地翻译了人名,这样就很好地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文化口味,点明了影片的文化内涵。

3.片名翻译的审美原则

电影片名的翻译也要讲求艺术性,翻译结果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收益,因为译入语受众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审美水平是与社会语境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在符合社会语境的前提下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要从可欣赏和艺术性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实现电影片名的翻译时,要追求练字,音意俱美,要用语言创造一种气氛和意境,浓缩原片的审美趣味并直接传达给译入语观众。如西班牙电影“VICKY CRISTINA BARCELONA”译成(午夜巴塞罗那),就比直译该电影名要好很多。

4. 片名翻译的市场利益原则

目的论一再强调受众的接受度是翻译质量的一项硬性指标,那么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必须以观影人的受众感受为主,译者在有效的文化符码表征中力求全面地表达影片的中心思想,但是更应该从目的论的角度侧重翻译效果在译入语观众中的反应,也就是说在满足了信息和文化以及审美的原则后,应该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如阿根廷电影 “MEDIANERAS” 电影主题内容是讲述一个只愿待在家中的网站设计师和一个橱窗设计建筑师的故事,在这个信息的年代,在社会转型中无论是他还是她都饱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压抑。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街道,但却像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从未有过交点。最终两人因对一本儿时图画书的追寻而相遇并终于实现爱情的故事。译者对这部影片的翻译没有采用直译的方式译为“邻居”,而是很巧妙地译为“在人海中遇到你”以及“向左向右”,从后两个译名来看,都充分地顺应了译入语受众的接受度,“在人海中遇到你”可以让人去设想二人相遇的场景,激发观看欲望,而“向左向右”和现今许多年轻人常听的歌曲以及漫画都有相符合之处,势必会激发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观看热情。这也充分体现了电影片名翻译的商业价值。

三、 目的论视角下西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求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够概括总结影片的全部内容和中心思想。纵观西语影片片名,大多数都是以名词、数字、短语、人名甚至一些缩略符号等元素出现,并且在笔者的分析中发现以2-4个词的短语居多。在目的论视角下的西语电影片名翻译技巧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几条:

1.从语音角度考虑的直译法

也就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结合音标转换成译入语文字的一种翻译方法。针对地名或者人名為影片名的西语影片(一般要求这些地名或者人名具有共识性,或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或为大众所熟知的名人),可以有目的地采用音译法。如:

“CARMEN”(卡门)

“EL FLAMENCO”(弗拉门戈)

“CRISTóBAL COLóN”(哥伦布1942)

“MADRID 1987”(马德里1987)

2.对等直译法

对等直译是结合译入语与原语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保留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这样不仅能丰富译入语,而且也有效地进行了译文和原文之间的文化符码转换,使译入语受众能够感受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文化意念。因此,对西语电影片名直译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片名与内容的内在统一,在文化语境中采取目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原语电影片名的有效信息产出。如:

“LOS OJOS DE JULIA”(胡莉娅的眼睛)

“HABLE CON ELLA”(对她说)

“TODO SOBRE MI MADRE”(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LOS ABRAZOS ROTOS”(破碎的拥抱)

“EL SUR”(南方)

3.释意法

释意法是指译者在考虑文化语境的原则下,对于原语片名进行目的性极强的释意翻译,也就是说虽然文题不对应,但是却能对影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进行相对忠实的表达。由于文化语境的作用,往往很难通过直译电影片名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用释意的方法,通过舍弃原电影片名的形式而在新的翻译中另立新题突显电影的主旨。如:endprint

“LADRONES”(窃遇偷香)

“GRUPO 7”(第七禁毒组)

“UN CUENTO CHINO”(一丝偶然)

“TIRANTE EL BLANCO”(少女陰谋)

“EL CAMINO”(朝圣之路)

4.创译法

创译也叫变译,这种翻译方法主要是用在比较特别的电影名翻译中,如电影名是符号,或者和电影本身不存在必然联系的这类电影名的翻译中。如:

“XXY”(我是女生,也是男生)①

“ABRE LOS OJOS”(变脸惊情)②

“MACHUCA”(那年阳光灿烂)③

上述三部电影片名的翻译正是通过创译法,使用简洁有力、意境深幽的词或者短句,从而表达出影片的主题内容。

四、结语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强调预期目的对于片名翻译的决定因素,并将影片的名字、影片的内容以及影片的受众作为一个翻译的整体研究领域,指明为了在这一领域中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需要考虑在语言和文化之间通过翻译目的论建立起翻译中意义的表征,而这一表征的实现是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共同融合的结果。为了有效地在目的论指导下达成上述翻译结果,译者除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外,还有具有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García Yebra, V.En torno a la traducción[M].Madrid: Gredos,1983.

[2] García Yebra, V.Teoría y práctica de la traducción[M].Madrid: Gredos,1989.

[3] Verneer Hans.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Nord Christiane: Tra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仲伟合.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1.

[6]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 李延林.文化翻译学教程(修订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陈明生.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