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中问题的探讨及路径分析

2017-09-11王卫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枢纽社会组织

王卫

摘要:“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完善发展,不仅能够强化现有社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社会组织创新的活力。通过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通过对现有“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中显现出来问题的探讨,给予相应的问题解决路径分析,保证其桥梁枢纽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 政社分开 枢纽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概念对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称谓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地概括了这类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涵盖的是那些能够代表其他组织并在其中发挥协调、引导、支持、平台等各方面作用的重要的社会组织。在此,总结出“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合法性。“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合法程序的监督下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组织,并且要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二是代表性。“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同一领域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政府在特定领域的代表组织,服务的领域应该是较为宽广的,否则也难有经验与能力管理、指导同领域的社会组织。

三是资源整合性。主要表现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还要有能力有权力对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管理、指导与服务。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中显现的问题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官办性质”浓厚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发展历程中始终被赋予较为浓厚的“官办”色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体的不公平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不够关注民众的需求,在与其交流中存在优越感,对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第二,活动参与度低。部分“枢纽型”社会组织渐渐脱离群众,民众不能参与工作,究其原因是政府埋单,没有迫切的社会化、市场化需求。第三,行政扩张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了单纯地追求完美的政绩或一味地寻找存在感,不断地进行行政扩张,占用了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领域,阻碍了我国社会组织事业的总体发展。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内部矛盾重重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代表的是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的是其成员的切身利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利益的合理分配等问题诱发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内部的重重矛盾。

(三)“枢纽型”社会组织形式化情况严重

截至目前,“枢纽型”社会组织呈现出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换汤不换药。很多“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不断下设分组织的方式获取资金的支持,其实质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内容,没达到理想的工作成果。第二,垄断性牟利。部分“枢纽型”社会组织长期存在乱收费、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没有坚守底线,“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投入与获得的社会资源与发展有很大落差,甚至存在违法犯罪现象。

三、“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中的路径分析

(一)审视度量、社会化改造

首先,組织结构的社会化。“枢纽型”社会组织在保持相当程度的政治性的基础上,能够开放有关结构,增强其群众性、社会性,实现社会化。其次,活动方式的社会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握好“枢纽型”社会组织活动的几个“度”。一,要把握好严肃与活泼的度。“枢纽型”社会组织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不能过于活泼,同时不能异常严肃。二,要把握好意思和意义的度。“枢纽型”社会组织必须坚决防范“形式主义”,它的活动应当既能夺人眼球又能给人启发。三,要把握好理论和实际的度。“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活动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虚实结合,实事求是。最后,工作成效的社会化。优化、细化“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考评因素;积极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去协同社会各类资源真正投身于社会热点和群众所需的问题,真正去协调那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政社分开、一业多会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社分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淡化“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取消行政部门的审批前置环节,改由社团组织登记管理。其二领导干部专职化。使部分政府干部逐步退出其职能领域,淡化其与政府的联系。其三保证资金独立性。要求政府逐步撤资,割断“枢纽型”社会组织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实现独立财权。与此同时,实行一业多会制度。在同一行业内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现有层面上的优胜劣汰机制,保护组织内部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三)真抓实干、夯实基础

对于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社会组织而言,由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成果较少,所以处在探索阶段的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真抓实干,夯实“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础。首先,理顺传统项目的逻辑底蕴。以传统项目的内涵为依托,使之与更好的品牌效应相呼应。其次,大胆创新培育合适的新项目。要大胆突破思想禁区,挖掘以前不敢想或者没有想过的领域、方法、项目,填补现实的空白。最后,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做到线上、线下项目的有机结合,了解和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

(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第一,依托组织集群建立人才库。要想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可以通过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群的建立和信息通讯技术来实现。第二,借助良好的口碑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吸纳人才。“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身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可以通过规模性宣传引导各方面人才进入社会组织的相关领域。

四、结语

在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所以,建设好“枢纽型”社会组织必须凝聚各领域、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推动社会领域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其作用。endprint

參考文献:

[1]沈荣华,鹿斌.制度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41-45.

[2]余永龙,刘耀东.游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探索,2014(2):154-158.

[3]郭道久,董碧莹.法团主义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解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1):49-55.

[4]崔玉开.“枢纽型”社会组织:背景、概念与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0(5):75-78.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b-typ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Its Path Analysis

Wei Wang

(Management Schoo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China)

Abstract:The perfect development of “hub type” social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not only can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within the existing social organization,but also can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Through the separation of political and social,management and separation of the way,to a large extent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hub-type” social organizations,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olving path analysis is give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bridge hub.

Key words:“Hub” social organization;Political division;hubendprint

猜你喜欢

枢纽社会组织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偏好型产业
关于教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