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2017-09-11王铁杨菁于泽华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王铁+杨菁+于泽华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两支不同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角色各异,互有专长。两支队伍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共进,实现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融合互补。高校也通过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激活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现状

当前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能相异,工作流程和环节相对独立,少部分专业教师独谙业务,对自身肩负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使命知之甚少或完全排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犹如两条平行线,不能交会,无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或者合而不力,突显出三大不同步。

(一)角色定位的不同步

很多人想当然地把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角色割裂,认为二者没有融合,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开展专业教育是专业教师的第一要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使命。把教书与育人原本融合统一的整体对立割裂,专业课教师只负责教书,育人工作不必涉猎;只重专业素养的锤炼,漠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只关注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主动作为甚至排斥逃避。换言之,两者缺少系统协同视角下的共同目标和育人愿景。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不同步

专业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忽视授课内容的思想性或者把握不准确不到位,甚而个别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消极、负面和错误的。有的专业老师忘记了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人翁,不管不顾课堂秩序,轻视漠视课堂规矩,对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态,不做组织疏导和教育引导;极个别教师甚至传播散布偏激的、错误的言论。辅导员参与第一课堂的角色不够清晰科学,经常被要求作为课堂秩序和学生上课状态的监督员和约束者。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交流沟通缺失,在第二课堂中自说自话,各做各事,两者协同配合的路径和方法不同步。

(三)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同步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配合缺乏科学的工作机制来厘清和理顺职责义务和融合方式。专业教师的事业框架内科研至上,因为和专业教师待遇和发展直接关联的职称评审制度大多唯科研论,这直接造成专业教师独重科研,轻视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很多高校未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表现计入考核指标,或者考核指标形同虚设,丧失约束,直接导致专业教师自觉动力的缺失。在运行机制上没有科学合理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提供沟通互动的桥梁纽带,也缺乏对专业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制度之殇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协同效果不佳。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个课堂阵地的协同育人

(一)深刻把握第一课堂教学育人的协同齐进

第一课堂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兼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点在于学生和教师良性互动和通畅交流,专业教师只有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变化动态,才能更好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专业教师需要时刻谨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铁血法则,在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改进授课技巧的同时,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主动性,作出积极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示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做人处事立德的大道融于课堂教学,将学生对国家时政和生活热点的现实关切融通课堂教学,勇于主动解答学生困惑和疑问,引导学生大胆思索探求,积极躬身前行。课堂之上同时也是教师彰显高尚师德形象、构筑飞扬教师人格魅力的绝佳舞台,诚信规矩、文明养成、理想抱负的筑塑也可自然施教,浑然天成。而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观和学习观,要“深入”第一课堂,做好专业教师的有力“助手”。辅导员可提前整理各班级学习整体状况、学习先进后进群体资料、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为专业教师课前有针对性地准备提供一手素材;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真实诉求,及时发现教和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专业教师做好反馈和交流,及时改进完善; 通过开展树立优良学风班风和考风的主题班会,倡导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主动性,注重课堂规矩,严肃考风考纪;面对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通过开展学习后进与先进团队的结对帮扶和互助学习,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养成共同学习提升的优良学风班风,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声融入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全程。

(二)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协同配合

第二课堂辅导员则成为主导者,通过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组织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提升,保驾护航。鼓励和引导激情飞扬、教有余力的年轻教师和德艺双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在专业学习的答疑解惑的大背景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积极引导和现身说法的示范解答,加深情感交融,增进师生友谊,为第一课堂的良性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要紧紧依托于专业背景,需要得到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和专业资源的无私共享。辅导员应以此为契机,为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构建良好交流的舞台,让学生们真实体验专业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术风采,让专业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偶像。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最准确和清晰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更科学高效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诉求,从而成为学生最贴心最亲近的人生導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也受益于这种工作锤炼,大大提升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应急处理的能力。但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审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尚需提升加强。辅导员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对师德风范的体验感悟,都需要虚心向专业教师队伍请教学习,切实提升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准和育人实效。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构建endprint

(一)班主任制度育人平台的协同配合

实施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让具有青春活力激情的青年教师骨干和德艺双馨、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均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担任班主任期间的工作考核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顺畅地纳入了教师考评体系之中。青年教师骨干和学生的无代沟交流,相似的成长经历和相近的兴趣爱好和话题,让青年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喜爱;老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术光彩,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身经百战的业务实绩也让学生们崇拜敬畏,成为真心尊敬的精神偶像。辅导员和新老专业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取经,深化育人理念,创新工作形式,汲取青年教师骨干创新思维和老教师的师德感悟,学习二者丰富可行的工作经验。为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专业观共同努力,并定期通过座谈沙龙和电话、邮件沟通开展互动交流和分享反馈,教学相长,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共同强化能力,提升水平。

(二)社会实践育人平台的协同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开展富有专业特色和院部品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实现知行合一,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力提升大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动力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社情、民意和国情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专业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科研能力,但囿限于自身教学、科研任务,对学生课外指导的诉求不能一一满足。而辅导员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策划者、设计师和指导者,可以创立优化可行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实现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实践育人平台上的协同配合。辅导员负责整合、优化和共享校内外师资资源;专业教师则负责推荐和共享专业大背景下的社会资源,实现各取所需,优势互补。辅导员负责策划、组织和过程管理,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指导和实践模式的设计,并监督反馈实践教学实效,提升学生实践的效度和层次,促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

(三)科研创新育人平台的协同配合

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学生课外创新竞赛和依托各学科的专业竞赛中,专业氛围十分浓厚。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可分别发挥学术指导和组织统筹的优势。学生自发组织的团队,往往人员组成单一,缺乏梯队建设和发展后劲,指导老师的选聘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不易实现,团队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大打折扣。在科研创新协同育人平台上,一是辅导员利用竞赛项目筹建的契机,依托各个班级组建科技创新小组和团队,并积极依靠校、院科技社团,将科研创新常态化,加强日常力造血,不断优化团队的人员结构和年龄梯队,增强团队发展后劲。二是定期开展项目中期答辩,加强过程监督,由辅导员组织实施,邀请专业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的经营和运行提供常态化指导,并加强过程监督,为创新团队充电蓄力。三是加强激励机制。通过出台完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奖励办法,在工作量认定、个人集体评优、职称评聘中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实现政策倾斜。

(四)校园文化育人平台的协同配合

校园文化直接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准,教师的文明素养和师德风范,体现高校的文化大端。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寓教于乐的文化盛宴满足学生们多元的文化需求,学风和教风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关切,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都责无旁贷成为工作主体。专业教师的师德风范、治学态度、个人魅力深刻影响着学生,辅导员的人性化管理和体贴入微的关心关注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潜移默化,徐徐施教,这些无不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养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给予无穷正能量,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四、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享交流机制

首先,加强对团学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学习融通本专业学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保证不说外行话,做外行事。让辅导员主动贴近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可以在指导学生日常学业、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工作时增强针对性和工作实效。同时要求专业老师加强对学生工作了解和参与,在教师从业岗前培训和学院组织的理论学习中,加强政治理论、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专题培训,增强专业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认知。另外,组织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也能有效实现两支队伍的共同审视、理念融合,情感交融,加深理解,共同提高双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准。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专业教师主持的教改、教研课题,增强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和研究,更好地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

建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和年度评优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指标,并加强专项奖励。例如对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表彰,对工作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在年度工作评优中进行政策倾斜;对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班级建设、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校园文化以及对辅导员积极参与专业教师教研和教改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实施奖励,强化合作共赢成果的表彰;建立专业教师对辅导员岗位的体验机制,将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制度固化下来;在干部任用和职称评审中,设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最低门槛,对于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老师在评定中予以倾斜和奖励。

參考文献:

[1]王铁.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2015(2).

[2]刘兵勇,王雅静,齐宁.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

[3]王铁.基于十“鱼”论的新生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