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时》的教学设计
2017-09-08章宗兴
章宗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058-02
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教育部审定,数学一年级上冊第七单元84-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都有些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自己说,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出示课件,借助图认识钟面
师:图里面小朋友在干什么,是什么时间了?
生:起床了,7时了!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是7时了?
生:墙上有个闹钟,床头也有。
1.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生: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两根针……
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教师边板书,边带读)
师:生活中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
生:不是。
师:对,只有分针和时针有规律地转动起来,才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准确地记录时间,那分针和时针是怎么转动的呢?请小朋友抬起小手来,一起跟着时针和分针比划比划。我们把跟着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叫做逆时针方向。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继续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师: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老师板书7时,并带读。
小结:我们把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叫做文字表示法。(板书:文字表示法)
老师出示课件:电子表示法:7:00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识,7时。
师:对,它也是7时,它是记录时间的另一种方法,叫做电子表示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怎样书写的呢?先写7,再在7的后面靠右下方写两个并排的小圆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电子表示法)
小结:记录时间的方法不仅仅有这两种,还有很多,比如在我国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日晷”,人们还利用滴水计时——“铜漏壶”。
出示学习单:并用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示法写出来。(这部分把时间交给孩子们完成学习单)
我会写,先看钟面,再写出时间。
师:观察分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都指着12。
师:我们把分针都指向12的时刻叫做整时,板书“认识整时”并带读。还要接着看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电子表示法里最后的两个0也表示的是整时。
师:请孩子观察6时和12时的钟面,你对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6时时,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当12时时,分针和时针完全重合。
2.拨时间
先带孩子们了解钟面。
(1)老师拨,学生说出时间,在此强调我们先拨分针,再拨时针。
(2)老师说,学生拨时间。
(3)同桌互相拨时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带着学到到的知识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合理安排的。
师: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
师:小明在9时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
2.连一连
课件出示,先让孩子们自己完成,老师再出示答案。
3.过一小时是几时
师带读题目,让学生理解过一小时是什么意思。
师:孩子们,现在10时了,再过1小时就要放学了,你们知道放学的时间吗?
生:11时。(自然过渡)
师:过一小时,就是先读出钟面的时间,再在这个时间上加上1,就是过一小时的时间了。
(让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再出示答案。)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前一小时吗?
老师给予讲解。
4.快乐的周末
出示课件,让孩子们观察小朋友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讲述时要有先后顺序,让孩子们对时间有一个空间概念。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记录时间的方法,会看时间,拨时间……并了解了时间。孩子们,我们要会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板书设计:
认识整时
长针是分针 短针是时针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7时 文字表示法
7:00 电子表示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