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8-24张辉陈晓明
张辉+陈晓明
摘 要:“村改居”社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這一惠民工程的良好开展对我国城镇化具有推进作用。基于滨州市馨园社区中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其社区管理与服务等软硬件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出增强社区管理与服务等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愈加促成“村改居”社区健康成长。
关键词:村改居;农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52
“村改居”是为了加快城乡融合把一些自然村拆迁或合并,村民居住的平房变成楼房,身份变成城市居民的一个过程,改居后的村民集中住在一个社区,聚集成一个群体。其具有独特的特性:社区位置上具有特殊区域性;社区居民间高度熟知并形成特定的文化制度和社会关系等。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村改居”社区将成为新时期下我国城镇建设方面的实施选择重点。关注“村改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和社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工作具有优良的引导性。同时,“村改居”是当今城市建设社会资源整合的优良路径,因此,加强对“村改居”社区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改居后的村民在居住楼房、集体生活等方面会产生一些习惯差异,社区管理上也会有所变化,这样难免会给“村改居”社区治理带来困境。如何使改居农民更快更好的认同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新社区中建立一种归属感,建构新的社区次第和管理结构,成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实研究。
1 馨园社区现状
山东省滨州市馨园社区始建设于2010年,居民于2012年入住。原南关村、东南关村、西南关村、大马村四个自然行政村拆迁归并而成现在的改居馨园社区。建设成立此社区的原因是: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四个村子原本所在的区域需建设开发无棣县的文化旅游产业。馨园社区位于原本村址的东南方向,距离三千米。其现状表现为:
1.1 村民居住环境改善,寓居呈社区化
原来的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各自独立建房,然而改居后村民由泥瓦房住上了钢筋楼房,车库替代了小庭院,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1.2 社区居民生活呈现城镇化
上级部门将馨园社区大部分居民的耕地征收了,导致许多居民选择外出打工就业,从业呈现非农化。但是空地仍被老年居民视为珍宝,比如种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尽管一些没有被征地的居民每年坚持种粮,但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居民的粮食、农机没有地方搁置。社区集中供暖了供电供水了,然而面对取暖费、水费、电费、物业费等收取,许多居民承受着生活压力。馨园社区有一部分居民在冬季不缴取暖费。尽管住上了楼房,却无法舒心的享受城市生活。
1.3 社区居民承受着一定的心理适应
年轻的乡亲们终于住进了楼房,终于摆脱了农村的土气感受,实现了城里人梦想。但是中老年农民会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农村生活还在某处记忆中召唤着他们,生活环境改变让他们存在焦虑感。馨园社区的一些老年居民在拆迁搬家时都流下了留恋的泪水,这就充分体现出“村改居”社区居民的不适应心理现状。
1.4 基础设施呈现公用化
相比较以前的散落独立户,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公共环境里,基础硬件设施共同使用和享受,馨园社区居民体验着城镇生活。
2 “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一方面,社区中的管理组织由村委会变成了居委会,领导管理班子成员全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年龄趋高。管理干部在思想上仍停留在未改居前,在社区管理知识上比如法律知识、物业管理知识等储备欠缺、更新缓慢,无法良好的清晰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社区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思想意识不高,在行动上更是不能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甚至有的管理干部顶风违纪,受贿隐瞒,社区财务不公开使居民在土地征用补贴等实惠政策上不能得利。社区环境卫生、物业管理、治安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更加缺乏服务意识,居民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破掉的垃圾桶得不到及时更换、坏掉的路灯和监控设备不能及时维修等公共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表明社区管理人员职责履行欠缺服务意识淡薄。
2.2 社区管理制度尚需健全
馨园社区的管理模式是原来四个村子的领导班子继续管理各自本村村务,社区建立了公共办公楼,四个村子的办公室各自在一层楼上。社区里的集体事务就需要每一个村子派出工作人员来共同治理。一个公共生存空间需要成立各种自治组织,比如社区安全处理小组等,这样实际上一个大的社区集体就分成了四个小组,这种模式有利于社区事务的治理。但是,馨园社区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比如《社区班子议事规则》、《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欠缺会使管理班子无章可循,无法明确工作职责,不能更好的管理社区。
2.3 社区公用硬件设施尚需完备
村改居社区的公用设施与城市里的公用设施有着天壤之别,存在着设施不齐全、不先进等缺陷。社区住民的生活品质会被公用设备设施的不齐备严重影响。馨园小区里主干路上的路灯比较齐全,但是一些辅路上的路灯就欠缺,使居民经常看不清楚路况出现危险情况。社区中的体育休闲健身器材数量和样式也比较少,满足不了居民的需要。社区中仅有的一个公用饮水器形同虚设,许多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本没达到喝纯净水的程度。
2.4 “村改居”社区资金投入量小
改居后的社区中无论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的出现都与资金的缺少有关。上级政府管理部门在改居的社区资金投入方面缺少,村改居社区事务面临繁琐的审批程序,资金的缺少也使许多社区工作无法有质量的开展。
2.5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有待提高
“村改居”社区中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原来农村,许多村民的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度关注度不高。还有少数居民不仅做不到维护公共设施,反而随意破坏,比如肆意偷取公共垃圾桶,将柴火煤堆直接倒进塑料垃圾桶,有意无意间就将其都烧化掉。这充沛表明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亟待提高。
3 “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对策
3.1 增强社区干部管理服务意识
村改居后,原村委会管理与服务职责要顺利过渡到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社区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改变以往村委会的方式方法,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对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来服务社区功能发挥,良好的解决村改居社区的工作问题。
3.2 加强社区经费的投资
社区中各项工作的费用要被相关职能部门归入年度预算,使社区的经费累赘能够减轻,同时一步步加大加强投入力度。加强解决改居社区的活动经费、成员生活补贴待遇等,使有关工作者在“村改居”后能保证良好的有效率的展开每项任务。推动“村改居”工程平稳过渡。
3.3 積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相关政府部门落实开展文化活动的责任。一要细心制定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布局办法,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并且建立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二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部分优秀的拥有文化特长的人员,引进社区文化志愿者和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充沛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三是积极征求居民的意见,开展适应居民和居民需要的文化活动,让居民真正体会到开展文化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加强改居居民的心理认同。
3.4 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事务参与积极性
培养社区居民集体意识,组织社区活动,如休闲娱乐活动等,进而来增强社区居民集体认同。一是提供社区信息,宣传社区精神,让居民充分了解改居社区的情况。如通过发行社区报纸、张贴优秀社区居民事迹等宣传优良精神赢得居民认同,使广大居民产生社区归属感。二是注重改居社区人员的教育问题,使居民在教育培训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自身与社区的联系。鼓励社区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让居民改变对社区的态度与看法,进而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4 结论
社会发展总是在矛盾中前进,体会着改居后的兴奋与快乐的同时,社区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良好发展是一步一步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农民在适应着崭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农村社区建设的当代特色被“村改居”充裕展现。在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馨园社区目前发展状况非常稳定。馨园社区真切地反映着在社区治理中值得借鉴的和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模式,馨园社区在管理与服务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社区软件和硬件仍需做出较多改善。农民尽心尽力的适应改居生活的同时,社区管理也应不断科学化不断服务化,只有社区的各种资源优良整合,进行科学治理,才能使改居社区良好发展,为居民和社会谋得幸福!
参考文献
[1]赵斯桐.“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6,(20):223-225.
[2]修彩波,郑晓迪.“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J].农业科技管理,2012,(04):56-59.
[3]王聪.“村改居”社区建设中的文化变迁[D].厦门:集美大学,2013.
[4]孙悦晗.我国“村改居”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履行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4.
[5]张丽丽.“村改居”社区自组织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6]陈晓莉.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J].兰州学刊,2014,(03):126-132.
[7]王帅,梁红军.“村改居”社区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济南市天桥区标山社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05):292-293.
[8]吴晓燕.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