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017-08-05刘玉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自由

刘玉芳

摘 要:在近代哲学史上,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研究繁多,其中,古典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由于自身理论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地解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则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规律能够制约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能够很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切条件去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人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自由;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6-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116

唯物历史观认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属于物质精神的内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这也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基本原则。物质和精神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活动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而人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去认识客观规律,继而改造世界。

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发挥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客观规律性对于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在于,二者之间的利用和认知是可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作用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客观规律相对于主观能动性而言,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类型。恩格斯提出:“人类的社会行动规律,一直以来都是和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相同的对立的规律,很早之前这种规律便被人们熟用,所以受到他们的统治。人类社会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外界强加于他们的,并且和他们是相对立的,但是现在则不同,他们将可以自由行动了,并且将被强加的受制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二、客观规律性对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首先,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范围。人类发展主观能动性必须构建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某种意义上来说,客观规律能够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所以,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充分认识客观规律,从而使用它,但是不可以违背客观规律,人不能改变事物本身的发展方向。客观规律和条件将会对主观能动性起到限制作用,同时还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其次,客观规律制约实践中主体的活动和目标。人在确立目标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对象的可行性和自身规律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这也是客观规律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的一种体现。同时人的实践活动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当主体目标确定,同时满足客观规律时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人不可以随意违背客观规律,人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满足自身需要,通过主观能动性达到自身的目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资源以及控制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界,同时利用客观规律去改变社会。人们可以通过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来确定实践的目的和手段利用自然规律,得以实现自己预期的目的,因为是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物质手段实现改造工作,所以利用的也不只局限于改造对象的客观规律,更是属于改造物质手段的客观规律以及手段和对象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假如改造的对象和所用来改造对象的物质手段存在某种关联,换句话来说,即改造对象过程中,其他与之相关联的多种物质并发的规律也同时存在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明确自身活动的手段和目的,从而成为人的创造活动,让人们得以利用客观规律创造生活。其目的在于创造的意识表现,手段则是满足目的运动的条件。利用手段实现目的时,个人主体可以利用某种条件实现某种可能性,当然,也能够改变物质运动条件使其不能實现。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恰好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假如没有这种意识的参与,那么所有的活动只能是自发进行和选择,缺乏效用和效果,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会发生不同的结果,一种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得手段和目的满足规律,实现预期效果,该结果说明了人具有行动自由和选择权;另一种则是错误认识客观规律,不能实现预期效果,该结果说明了人尽管具有自由和选择权,但是在实际行动过程中,依然需要受到客观规律的限制,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四、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实现必然向自由的转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或者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予以利用实现自身目的,进而达到必然向自由的转化,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人的自由大都存在于改造的世界的实践活动当中,人类只有实现自我改造世界,那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自由,从而实现自己的“自由王国”。

但是必然则是自由的限制和前提,要求自由以必然为本,前提是人们认识到客观的规律,当人们没有认识客观规律的时候,便成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支配人们的生活,这种不自由不仅是因为不能认识它,而且是因为还不能够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人们对客观必然性理解得越透彻,对于问题的判断自由度就会越大。所以,要求自由以规律客观必然性作为前提,通过支配与利用必然性,实现自由的转化。

自然转化到自由,将是一种质的飞跃,而这种飞跃的动力与基础恰好是自觉能动性的前提。进行实践时,要求人得以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创造良好的自由条件。人在必然中获取自由,将和人类的思维能力、社会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息息相关,所以,自由通过必然性的认识支配人类,同时也是历史发展产物。人类不断获取经验,有所收获和创造,即是必然向自由转化的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综上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表征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同时代背景下将其赋予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真理都是具有相对性的,人们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大。只有在人们充分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把握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玉仙,丛大川.“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主观能动主义”——解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J].理论探讨,2012(2).

[2] 高其文.遵循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兼谈社会规

律与历史主体的关系[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4).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自由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