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MOOC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8-04袁文霞
袁文霞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高校MOOC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建议从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出发,做好MOOC统筹发展规划,出台相关制度,开展课程评估,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促进MOOC创新应用,加强校企合作,推进MOOC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MOOC 高校 制度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50-02
MOOC中文译作“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MOOC以强势姿态进入我国,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MOOC助推教育公平,具有教育普惠意义,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率先加入MOOC阵营,在MOOC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盟国际MOOC平台、打造本校MOOC平台、组建校际MOOC联盟、举办MOOC学术论坛等。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MOOC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高校MOOC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制度不健全
面对MOOC掀起的新一轮在线教育热潮,教育部虽然出台了一些文件,但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具体政策尚不明朗,在MOOC知识产权保护和学生学分认定方面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不少教师一方面有参与MOOC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保护心理,担心MOOC产权问题,不愿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视频拿出来分享。MOOC课程版权归属一直存在争议,知识成果一旦被剽窃,极易引发产权纠纷,造成教师利益受损。而且,现在还有很多高校尚未加入MOOC阵营,学生即使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了某门MOOC课程学习,也很难获得本校学分认证,校外MOOC学分转换机制尚未建立,缺少与MOOC有关的激励制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参与MOOC实践的积极性。
2.课程建设重“量”轻“质”
目前,我国高校MOOC平台推出的课程在数量和规模上已很可观,但从整体上看,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课程资源基数小,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有些课程设计不合理、视频制作不精良,缺少必要的字幕支持和相关习题测验等,不具备一门MOOC课程的完整要素,只是网络视频资源的“翻版”。课程建设由于缺少必要的评估及监管机制,导致出现了重“量”轻“质”的课程建设倾向。
3.课程完成率偏低
高辍学率低完成率一直是制约MOOC发展的顽疾。据统计,能够100%完成一门MOOC课程并拿到课程认证证书的人在我国还不到 5%。以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课程《数学之旅》为例,课程完成率仅为3%[1]。这与传统实体课堂教学的“低辍学率”和“高完成率”形成了极大反差。影响MOOC完成率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学习者仅是出于兴趣、好奇,抱着“随便听听”的心态来学习,学习行为持久性弱;有的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挫折而放弃学习;还有的是没有充裕的学习时间,难以坚持完成整个课程学习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OOC课程完成率。
4.市场化运作不足
制作一门MOOC课程,需要很多教师共同参与,建设整个平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目前,我国高校MOOC运营大多采取自上至下的行政手段, 平台前期建设所需资金也基本是靠政府和高校“买单”,缺乏市场化运营经验,缺少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和校际间的深度合作,因此,在平台开放和课程共享方面相对趋于保守,用户参与少、积极性不高,平台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见效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MOOC在我国高校的实践应用。
二、推进我国高校MOOC实践的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制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做好MOOC统筹规划,明确高校MOOC实践的总体思路,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出台制度措施,为MOOC实践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从制度上保障MOOC参与者的基本权益。鼓励开展MOOC学习成果认证,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搭建MOOC学习与未来实习就业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健全MOOC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消除教师参与MOOC实践的种种忧虑,为高校MOOC实践扫清障碍。
2.开展质量评估,打造优质特色课程
课程是MOOC平台建设的核心。各高校要在课程建设上下大功夫,既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又要立足传统文化,打造本土特色课程,形成覆盖文、史、经、管、教、艺、理、工、法、哲、农、医等全学科的MOOC课程体系,丰富MOOC课程资源。同时,还须建立严格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评估,从源头上保证MOOC课程质量。
3.深化教学改革,促进MOOC创新应用
我国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借“MOOC之风”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谋求创新,促进高校向大众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借助MOOC推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学生自主学习MOOC课程,线下教师认真解惑答疑,强化在线学习效果。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深度学习的发生,真正突出以“学”为中心。
4.加强校企合作,推进MOOC市场化运作
高校需要降低合作门槛,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吸引不同教育机构、企业加入,发挥各自在平台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支持服务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把精力放在MOOC推广应用上。在提供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用工企业合作,增加“智能猎头”角色,借助MOOC提供“订单式”课程服务[2],在学习者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并取得企业认可的课程证书后,直接推荐用户到企业工作。
三、结语
推动高校MOOC实践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参与,形成发展合力。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制度措施,为高校参与MOOC实践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和企業则作为MOOC建设与运营主体,深度参与MOOC实践,在课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高校MOOC实践向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
[2]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冲信出版社,20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