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商誉

2017-07-31王春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商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企业间合并和企业间竞争不断增加,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商誉问题于20世纪二十年代进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几大难题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商誉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商誉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商誉的由来入手,主要探讨了商誉的价值及减值风险,以期对企业并购重组中资产核算和会计处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誉;商誉价值;商誉减值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现实收益和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商誉既不属于有形资产也不是无形资产,它不能单独出售,与整个企业紧密相联系,是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

一、商誉的由来

“商誉”一词最早是作为商业上的词汇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商誉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直到 19世纪末,商誉问题才引起会计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这时商誉概念演变为“商誉是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20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形成了超额利润观,认为 “商誉是导致超额盈利的一切因素”。20世纪40年代以来,还有另外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剩余价值观和无形资源观。

超额利润观点使人们对商誉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这种观点只是提供衡量商誉价值的手段,并没有解释善意的性质;剩余价值虽然描述了商誉的计量方法,但尚未界定商誉,而企业估值的总体价值,低估或高估资产将影响商誉的准确性;无形资产观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抓住了商誉最本质的特性,即商誉是一种企业资源,但是,该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的无形资源是不妥当的,因为商誉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衡量其价值的资产。因此,上述对商誉的种种定义都存在缺陷。

商誉具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经济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使人们对于商誉产生了很多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是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企业的购买成本与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二、商誉的价值

商誉是指公司未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不予确认,不列入资产;合并商誉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并予以确认,列入资产。也就是说,在会计意义上,没有合并,公司的标准资产负债表中就不会有商誉;商誉是公司合并当中才会产生的。对于采取并购策略进行扩张的公司来说,商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现实中,对商誉进行定价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把商誉和无形资产混淆在一起。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没有实物形态;但是两者更有明确差异:无形资产必须是单独可辨认的、可以一一对应的东西,比如专利权、著作权,而商誉是无法单独辨认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一是所谓的并购协同效应,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等。获得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目的和动机。并购方愿意以一定的溢价收购目标公司,这部分溢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商誉。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所付出的溢价属于事前和固定的,然而协同效应却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并购战略失败的时候,商誉就会被高估或者荡然无存。

二是超额收益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商誉主要是指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预期之后的闲置要高于正常报酬的那一部分。本文中的超额收益一般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之下所获得的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通常情况下,商誉情况以及公司整体之间是相互结合的,两者是共存的,很难进行单独辨认,当公司有了商誉之后,就意外着有了服务潜力,可以提升盈利水平。可以说,商誉主要是借助整体创造超额收益的方式进行集中表现的。超额收益能力具体到财务上,那就是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三、商誉的减值风险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商誉进行处理的时候,一般是运用直线法按照不超过十年期限实施摊销逐渐转换为每年终了实施减值测试。此外,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一点在于,商誉资产组或者是说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在回收金额比账面价值要低的。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实际损失情况。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商誉层面的后续计量往往是选用减值测试的手段,该手段与美国的相关规定是相一致的,主要是不断提升商誉所具有的信息含量。但减值测试的主观性使得其成了很多公司调节报表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形成巨额商誉。溢价商誉无需摊销不增加成本,并购可以增加公司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表面看起来公司业绩改善,而实质可能并非如此。

现阶段,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并购重组现象比较明显,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追逐市场热点以及做高股价,采取了高溢价收购方式,从而造成商誉持续不断的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当中的商誉减值将会引发业绩下滑,最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少数上市公司的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100%。不管会计上是否对商誉计提减值,对那些商誉金额占净资产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商誉是否真正具有经济意义上的价值?

每一輪并购后,都会引发商誉减值高峰。管理机构已经注意到此类问题,并多次做出风险提醒。我们将深交所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从2014年到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的年报分析情况来看,深交所已经连续三次提出了,溢价并购造成的业绩下滑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在主营业务逐渐丧失增长动力的时候,是不能够盲目追求相关热门概念的,非常容易造成资产标的高溢价,进一步形成高额商誉。当企业并购情况得到顺利解决之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够仅仅依靠并购对象,不然若收购方变脸,则会对商誉减值带来巨大冲击。

参考文献:

[1]杨雅,洁蒋涛.关于企业并购商誉会计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5):82-82.

[2]王超.上市公司对商誉计量、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5(10):16-18.

[3]卢胜兰.合并商誉相关准则的变化对企业行为的作用及影响[J].中国经贸,2016(14):99-99.

[4]罗芳.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风险分析与应对.江苏商论,2016(23):161-162.

作者简介:王春燕(1978-),女,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学位,会计师,现任职淄博市地方税务局。

猜你喜欢

商誉
A股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减值状况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
对我国合并商誉的认识与建议
关于商誉确认问题的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的国际比较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