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探究

2017-07-28王洪英

魅力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王洪英

【摘要】阅读不仅能增长人的见识,解放其思想,还能对人生的发展和规划产生建设性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其处于人生当中思维最不受束缚、想象力最为发达的阶段之一,因此加强对其发展性阅读的设计与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措施的研究实现对于教学效果以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构建,从而为小学生创造有益于语文学习和施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环境,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兴趣的根本性提升。

【关键词】课堂构建策略;发展性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根本目标的方式。遵循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应如何时时发展性阅读教学呢?

一、优化课堂设计,提升效率

从发展性阅读的具体呈现方式来看,其所强调的是对学生阅读个性化的培养,主张在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情感和道德意识的升华。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致力于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归根到底要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个人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究、把握和自学能力,注重自身语感和情感意识的不断提升。比如说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学生阅读方法。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经常性采用的方法和习惯性举措就是“死记硬背”。但事实上,由于小学生本身有限的生活阅历,较为浅薄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导致其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局限思维,导致其在有限的学习空间内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反而变成了模式化、僵化的课程内容。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透过有限的阅读文字,感知更多的内容与信息。例如笔者在进行有关革命类文章内容的教学时,会事先在班级内挂上几幅革命先烈的图像,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段革命先辈不畏艰险、为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为百姓换取幸福生活的视频片段,为课堂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不屈不挠与拼搏奋斗的精神氛围。让小学生在直观感受到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情况下,再去阅读课文,就会产生浓重的幸福感与对革命先烈的尊重心理,从而在普通的文字内容当中,感知到无限的情感魅力。

二、激活参与,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发现过程,是个体探究阅读和群体合作阅读的结合,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去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读、默读、品读、赏读……放手让学生去读。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之后的体会、感受、说学懂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说一个词,说一句话,说一段短文……放手让学生去写:写对文章空白之处的理解,写对人物的评价,写对故事情节的推理……在“放”中让学生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评、赏析,在“放”中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去练;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只有大胆地“放”,学生才可能带着教材走向老师,或带着学习中的问题,主动地得到老师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更重要的是,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三、拓展延伸,自主閱读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首先,要以课堂为中心,纵向延伸。课堂学习是个点,纵向要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预习的习惯。学生能学懂的尽量在课前解决,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解决不了的难点,或学生领悟不到的教学重点、教学要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觉地学习、训练、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阅读同自己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时时阅读,处处阅读。其次,以教材为例子,横向拓展。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读好这些反范文,但仅仅读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以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而且要有点及面,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横向拓展,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的阅读。

【参考文献】

[1]韩泰新,郭培丽.发展性阅读:扭转学生低效阅读状态的新秘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2)

[2]闫丽娟.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A].2014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3]李卷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研究[J].学周刊,2016(26)

[4]谭兴亮.发展性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6(07)

[5]孙洪芬.发展性阅读,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J].知音励志,2016(0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