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7-20吴燕虹
吴燕虹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成为了创造性更强、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与教师都还残留着一定程度的思想束缚,对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在初中数学中,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不断革新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出了研究和探讨,力图阐述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并提出教学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望能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96-01
0
1.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
要培养学生初中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在学生理解教材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猜测,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产生数学思维,对问题能迅速理解和辨别。这就需要教师有导向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从直接性到猜想性、不可解释性,最终对于数学知识产生联想,并发散出更多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两圆动态化的位置变化,让学生迅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进而发散思维,提高做题能力。在实际练习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锻炼逆向思维,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存在一定差异,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更复杂多变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复杂的问题时,利用“反证法”,由结论推导出过程。“反证法”常用于几何论证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反向推导,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另,在初中数学中,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例如,在论证“平面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中,一般需要添加辅助线,根据辅助线,通常能有不同的解題方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思考出多种解题方式,最终培养出学生多角度、多思维的思考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向
2.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其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要注意的重点就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单一的课堂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减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较为新颖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尝试创新性的学习方式,经过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2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为了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良好思维习惯。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再利用学生的以往经验,交流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平面几何”一章中,分析添加辅助线对于解答问题的意义,将教学重点放在加入辅助线解题的解题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不同情况下添加不同的辅助线,既明白添加的位置,也能明白添加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几何”解题过程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运用,让学生“就近上车”。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学生来不及消化课堂知识,教师为达成学习任务就开始了下一个章节的讲授,这让很多学生产生学习困惑,无法将新旧知识消化完成,化为己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不懂就要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让学生都能吃透知识点,再进行研究和应用,在不断练习中,真正做到学为己用,再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取得更全面深入的进步。
2.3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才能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序观察,通过学生开放性的学习和教师的主导,让学生总结出观察对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考维度更加广阔。并培养出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若将问题改成:“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还成立?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减少学生的出错率,由于该由于证明的入口宽(反例的形式亦多样),繁简程度及所涉及知识各异,深入思考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而言之,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开放性的问题,并用心为学生答疑解惑,营造师生共同提升进步的学习氛围,就能培养学生敢问、敢说、勤于动脑的习惯,从而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王海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一新课程,2011(6).
[1]刘靖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3]韩秀毅.谈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西部大开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