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7-07-20朱银平
朱银平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得到主体性意识的提升,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响应新课改要求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革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诸多优秀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实践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体意识的概念,试研究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效途径,促进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主体性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13-01
0
1.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含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意识的概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是提升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主,并作出积极有效的选择,意为让学生由心而发的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并能认识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性是让学生通过大脑结合思维和实践,在学习中培养出对高中语文的认识,以满足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并满足自己从内到外的诉求,自动自发的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是学生自主性的延伸,能让学生进一步培养出主体性意识。创造性相对前两者而言是主体性意识最高的状态,强调了人的个性,能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并自动自发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性。创造性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造欲望,能发散思维扩充看待语文知识的角度,并深入思考教学内容。
2.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途径
2.1将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究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就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而非顺应教师的“一言堂”,将教师的话当作唯一的真理,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转换教学理念,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了基础的知识后,自行解决较为复杂的知识,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引導作用。教师可以掌握“教师讲课——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总结”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提升学习兴趣,切实学到知识。
2.2教师把握课堂节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时长一般为45分钟,时间较为紧凑,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及时完成教学内容,就会采用一味讲述的形式,即使为学生安排了自主探究环节,时间长度也严格控制,教学重心还是放在解答问题上。表面上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45分钟之内学到了更丰富的知识,实际上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且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不一定能让所有学生都消化了课堂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疑惑,在课后又疏于复习,长久下去就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语文成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适当让学生的大脑休息,给学生留下深度思考的时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在基本的教学环节中,还应当让学生适当拥有自由思考、提问、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深入体会诗人写词的心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进一步提升对于历史事件、民族感情等的看法,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将听讲、记笔记的时间分一些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2.3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提升
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向的“教学——学习”关系,而应当拉近距离,彼此了解,让教学活动更顺利的进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严肃呆板的学习氛围只会让学生降低语文科目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师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学生也无法开展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小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因为学生对古代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不一定能理解课文中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相关环节的美术作品,或为学生放映一段《红楼梦》电视剧中的片段,为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对课文的兴趣。并且,还可以开展拓展练习,就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吃食、服饰、建筑等进行讨论,后教师设置合理的提问,让学生就此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行为和性格,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等。在一系列活泼有趣的课堂活动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更能体会到生涩的语言文字背后的魅力,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之美,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产生学习积极性,才能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热情,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能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达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在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才能真正发展学生个性,成为主体性意识强的综合性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张玉红.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09(15).
[2]莫慧兰.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2).
[3]黄锋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