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价值探讨

2017-07-20褚晓丽

科教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中学历史价值

褚晓丽

摘要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刺激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提高领悟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创新意识等。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史料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69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在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今天,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也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取得很大发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历史现象,要尽可能地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基于同情之理解(陈寅恪先生语)的原则去认识和分析。要实现这一点,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尽量地接近历史真相,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如此学生才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能力与价值观的提高。要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于史料教学。

那么,何为史料和史料教学?我们通常认为,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教学,“即注重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判断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习得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史料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

1符合高考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历史高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史料运用、史料分析题比例越来越高,江苏省现行的教科书有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不论哪一版都有异常丰富的各式史料,而高考卷更是体现了史料在历史题中的重要地位。

以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科(选修科目)说明为例,从命題指导思想到考核目标与要求,都充分体现出史料及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命题指导思想来看,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再从考核目标与要求来看,高考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四大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以上四种能力的培养,都或多或少要借鉴丰富的史料。

2刺激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的真实,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而非干枯的理论和苍白的说教。而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卷帙浩繁的史料当中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回归到逝去的历史情境中,体悟到生活的历史,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教材中有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此联为当时一位爱国人士所撰,题于京师城门,讽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庆典的丑恶行径。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此外,教材中还编辑了大量的壁画、陶俑、石刻、古币、遗址等图片史料,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史兴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是浓郁的历史感,即,“使历史变活”。历史感是一种思想、情感、知识、理想、意志、信心的综合效应。在流逝的时间中所应奔赴的位置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命感,一种人类历史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神圣感觉。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例如,讲述西汉王国问题,引用晁错关于“削藩”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这段话仅22个字,但却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既深且透,把西汉王国“尾大不掉”、分裂割据的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总之,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得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听历史课如饮陈年佳酿,回味悠长。

4提高领悟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在对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中,历史的思维能力体现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对史料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受,直接参与对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而且以史料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学习问题在学生看来会更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特别是史料的运用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思维材料,有利于他们的学科能力的发展。”通过获取史料,鉴别史料,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重构历史,解释与分析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领悟历史,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5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介绍一些学术观点,那么学生就能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通过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这些史料是对事件叙述的全部依据吗?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了探究精神。

6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历史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体现不够。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基础教育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中学历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给”的价值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