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文,在表演中成长
2017-07-19徐文佳李波吴晓琦
徐文佳++李波++吴晓琦
摘 要:课前演讲的精心设计和高效运用能够灵活拓展语文课堂,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成长,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课前演讲 小学语文 语言表达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老师在其《教育常识》一书中指出:“人在表演中成长。 ”课前演讲正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使其在表演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一、延伸语文课堂 语文即生活
对于课前演讲,部分教师认为形式大于内容。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容易打破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学生收获甚少。这样的教育认识在一线语文教师中不乏少数。其实,这种认识思想的根源在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固化,还是在奉行“以师为本”的“一言堂”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越学越被动,越缺乏创造性和个人独特的见解,是教师、学生、民族和社会的悲哀。
语文即生活,听、说、读、写四位一体,互相联结,互相促进。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经过一年级的语文练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表达、传播自身观点和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尽管这种能力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受多方因素的限制。从语文学习角度而言,语言表达是写话、习作的基础,语言促进思维,以说代写,课前演讲环节,可以与口语交际课程形成互补与联动,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使之更加灵活、多元,与课堂教学交相辉映,为写话练习和三年级习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供幕后支持 体验即成长
首先,精选演讲内容,使其言之有物、言之有实。课前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话故事、成语故事、诗歌散文、名言警句、作家背景知识、即兴演讲等。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情,紧扣教材单元主题设置课前演讲内容,更有益于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可结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八单元设计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学小百科等演讲主题,既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有力地维护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凸显单元专题教学的强势;又降低了学生自选题材的难度,避免其盲目、混乱,做到目标明确、有所参照。
其次,规范演讲流程、示范引导,使其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课前演讲环节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老师的坚持和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明晰演讲流程、细化落实措施。起初可由教师担任主持人,设置简短的开场白,并率先垂范,针对不同的演讲主题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示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演讲内容的贴近性、演讲情感的饱满度、演讲礼仪的规范性,同时可设置采访互动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收获和感受,对教师的演讲进行评价,随机展开“文明小听众”“倾听小行家”等评选,展开听讲习惯和礼仪的指导,使学生在“小小演说家”和“文明小听众”的双重身份中学会交流和分享、倾听与表达,在体验中成长。
最后,聚焦语言文字应用,私人定制,因材施教,使其言之有理、言之有感。单纯的背诵一方面降低了演讲难度,使活动初期能够顺利展开;一方面又过于机械、单调,易使学生因背诵产生压力和负担,降低参与兴趣。因此,随着活动的顺利展开,要灵活调整,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群组辅导,提示学生从“咬文嚼字”上下足功夫,并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式重新组接故事,加入原创素材,说出自己对于故事中人物、结局甚至是作者的看法,闪现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这样由单纯的复述故事,到自我融入;从内容出发,由谙熟作者的写法,到自己编排故事情节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在潜移默化中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客观差距,教师在进行个性化辅导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群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运用发展的眼光帮助不同学生到达其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互动评价 反馈即进步
对于语文素养较高、热爱语文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站在台前,享受其他同学的倾听。这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比较强,经过几次课前演讲的锻炼后,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常常感叹语文课堂的短暂,期盼课前演讲的到来。与之相反,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低迷的学生,他们对于课堂演讲的参与热情不高,认为课前演讲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在访谈中,部分同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具备课前演讲的能力,既不自信,又无所适从,从课前演讲中收获甚少。
在具体实施反馈评价环节时,教师应以正向激励评价为主,对于演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分层次逐渐提出,重在启发和引导听讲学生的评价角度,并给予演讲学生以思考空间。把更多的评价机会留给小听众,增设互动环节,听讲者有评价、有质疑,演讲者有应对、有回复,在互动交流中引发思考、凝聚注意力。教师注意适当点拨和提升,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将权力下放,设置奖励机制,由演讲者评选最佳听众,由听众评选最佳演讲者,并各自阐明理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评价反馈中共同参与和进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四、结语
课前三分钟演讲,为日常教学增添一份活力,有利于创设轻松、开放、多元的交互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学科学习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着眼于大语文的宏观教学视野,课前演讲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作为一种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形式,值得持续展开实践探索,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學生乐学、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文课堂魅力,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国良.浅议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J].黑河教育,2014(6).
[2]陈晓媛.语文课前演讲的尝试与思考[J].学苑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