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

2017-07-19陈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

陈龙

摘 要: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定义、特征、类型,事件中各角色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 青少年 预防

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发现,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制定了针对性方针政策。而在我国,对校园欺凌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相应的干预机制还未成熟,相关研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一、认识校园欺凌

1.校园欺凌的定义和特征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与一般攻击行为不同,校园欺凌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态度上,具有恶意性;二是时间上,具有反复发生性;三是力量上,具有不均衡性。

2.校园欺凌的类型

校园欺凌主要有两种类型:直接型和间接型。直接型表现为直接暴力行为,身体暴力或者以难以反抗的行为进行索取都属于直接型;间接型表现为非肢体暴力,比如进行孤立排挤或者言语性攻击。

二、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和作用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一般都倾向于把事件归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问题。但是事实上,从我接触的事件和研究分析中发现,对于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人物关系,比想象中的更为微妙和复杂 (见表1),而这些角色的存在会对整个事件起着微妙的作用:

研究表明,与受害者相比,欺凌者在生理上更为强壮,在年龄上也更大。另外,在心理上,多表现为攻击型、高冲动。

受害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负的角色。

作为受害者,在性格上特征明显,比如柔弱、胆小和自信不足等,但在生理上并没有显著的特征。

协助者:在欺凌者的带领下参与欺凌的其他人员。

附和者:也就是旁观者,在欺凌事件中附和者所占的比例最多,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欺凌事件,但是他们的存在以及对事件的态度无疑是整个事件的催化剂,更有甚者到后来进一步成为协助者。

保护者:在欺凌事件中,同情受害者并给予一定帮助的人员,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害者受到的危害。

局外人:也属于旁观者的范围,为冷漠型旁观者。对事件的发生不抱态度。

三、校园欺凌的原因和预防

(一)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1.教育惩戒机制的丧失:当民主被哄抬到一种荒唐的高度之后,就出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境况,教育就是这样,成了一个谁都能指手画脚的行业。教师碰不得学生,甚至连一句批评都成了伤害学生自尊的利器,从事伟大事业的教师,也被定型成了“禽兽”。在这种病态的教育机制下,有些省份更为干脆,一纸公文废除了沿袭多年的最高处分——开除。没有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健康的校园文化肌体也开始出现了腐肉。

2.文化营养的失衡:在有些学校,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只看重文化成绩,而对于德智美体劳的培养都放在了一边,教师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主要从学习成绩来考虑,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这样,与惩戒机制同时丧失的,还有“师道”。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成了知识的“售货员”,除了教授知识,其余便一概不问。在这种价值引导下,教师很少有关怀学生品德的时间。

3.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在现在 “4+2+1”的家庭模式, 6个大人的浓浓关爱全在1个孩子身上,形成了一张温柔却厚重的网。而这张网,割裂了孩子与社会的融合,人为地将孩子封闭在狭小的家庭王国里,一切需求都将被满足。当孩子将这种病态的心理带到校园里去时,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也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这样就极易发生矛盾。

4.对暴力游戏、灰色文学的认同和崇尚:对于青少年来说,暴力游戏和影视作品其鲜明的特征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枯燥的课本不能比拟的,并且在道德和價值评判上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虚幻世界里的快意杀戮、影视里黑社会的械斗,在青少年的心里种下的是对邪恶势力的认同和崇尚。

(二)校园欺凌的预防

1.国家和法律方面: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让学生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并教给学生法律技能,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不是用“以暴制暴”来解决问题。社会联合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坚决消除各种灰色文化的影响,加强美德教育,建设和谐社会。

2.学校与教师方面:据调查研究表明,学校范围内的干预可以将校园欺凌降低20%~50%。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健康环境。学校要运用好“四会”载体:班会、家长会、班主任会、教师会,教育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绿色的成长环境。加强家校联合,防范欺凌现象。防范学校欺凌现象,是整个教育机制的协调,而不只是在于某一方,学校与家庭、学生间要形成有机互动,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当学生受到欺凌时,注意做好事件全程跟踪,并教育学生遇到暴力行为,主动寻求帮助,不要沉默。

3.家庭方面: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根本的作用,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在于物质条件。

注重家庭教育,提高家教修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父母的行为将从根本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本身要以一种正确的形象面对孩子,并通过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4.青少年自身方面:青少年作为欺凌事件的当事人,其主观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害者,都要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危害。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杜绝事件的发生,利用合理正确的手段解决矛盾。

四、结语

综上,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不只在于某一方面,更在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一清,周恩芳.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校预防机制之构建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

[2]刘琳,程婕宁.浅谈校园欺凌[J].科教导刊,2013,(05):246.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