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的子宫肌瘤切除效果研究
2017-07-10王焕娟卫芳
王焕娟 卫芳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的子宫肌瘤切除效果。方法:把本院从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行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切除能够获得显著效果,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的风险。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
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多发的一种良性肌瘤,且妊娠期女性更为常发,属于常见妊娠合并症之一,对孕产妇妊娠结局会造成较大影响。对直径2cm以下的较小肌瘤无需切除,2cm及以上肌瘤通常会在行剖宫产同时开展肌瘤切除手术,其能避免患者身体所受二次手术损伤,但是无法确定术中可能发生的相關状况,因此必须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的子宫肌瘤切除效果,特选择本院9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本院从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49例。观察组49例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8±2.4)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2+0.7)周;其中28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对照组49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9.6±2.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0.6)周;其中27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手术,对满足剖宫产术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术,行硬膜外麻醉,麻醉见效后于腹部行横向切口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严格依据无菌原则与剖宫产术流程操作,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切除手术,具体方法:给予全身麻醉,剖宫产方法同对照组;探查子宫肌瘤情况后,于肌瘤底部和四周注射10U缩宫素以及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切除肌瘤,再冲洗子宫,充分冲洗后选择1号线予以连续8字缝合,最后应用连续包埋法缝合浆膜,完成手术;术中严格依据无菌原则实施操作,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外(t=5.773,P=0.000),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缩宫素使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分析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4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4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x2=0.211,P=0.646)。具体分析见下表2。
3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于比较多见的妇科肿瘤,有研究证明其是引发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子宫肌瘤病情较为严重的妊娠患者,行阴道分娩的风险较高,通常选择剖宫产术分娩,但是术中能否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切除在医学界的争议颇大。有大量研究表示,为减少孕产妇因多次手术产生的痛苦和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在剖宫产术中若发现子宫肌瘤体积偏大时可以进行肌瘤切除。因为孕产妇产后子宫会出现生理性收缩,对缩宫素的敏感度明显增加,注射缩宫素后,子宫会明显收缩,有效降低出血量,但是子宫肌瘤界限依旧清晰并较易剔除。此次研究发现在孕妇剖宫产术中予以子宫肌瘤切除,不但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还能避免再次手术产生的不良反应,且不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与有效性较高,获得了患者及医师的众多好评。
此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切除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安全可行,能够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