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时政热点 活化课程资源

2017-07-01林卫东

关键词:时政热点学科素养课程资源

林卫东

【摘要】 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推进,课程理念发生很大的转变,从强化课程知识体系化转向以贴近学生生活需求的综合化视野为核心诉求,教学从被动灌输式转向启迪引导式、学生学习从定论接受式转向过程探究式,以此引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性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因其学科特点,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时政热点不仅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能力需要,而且是活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必须广辟渠道,活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必须结合教材原理与知识要点,多方位、多角度突破热点,深化课程目标,提高学科能力。

【关键词】 时政热点 课程资源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66-020

任何学科都有其赖以建立、生发的内核和基础,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科的内核和基础。任何学科由于其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背景,决定了其学科素养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任何学科的学科素养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从学科大素养中凝练出来的、通过学习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关键能力和综合品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品质在思想政治层面的学科化,具体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层面的价值引领、辩证思维方法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启迪、参与社会与正确价值选择的品格塑造。

目前,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推进和高考制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归纳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有效地深化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对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高中会考考试大纲的说明》和《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学生要熟练掌握“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以此深化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从时政热点的维度来解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活化课程资源,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提升学科能力,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一、广辟渠道,加强时政修养

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必须了解“实际”。“实际”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握时政热点,广辟渠道,搜集时政材料,加强时政修养。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教师“照本宣科”,致使学生“死记硬背”,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致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得不到有效训练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难于发挥。因此,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必须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

(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辨,多收看“新闻联播”、“环球视线”、“国际时讯”、“今日亚洲”“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电视栏目;借助互联网获取有益的时政信息,并加以甄别。随着宣传媒体的快速发展,可收看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学生平时忙于学习,难得有机会看电视,不要一打开电视就是选择娱乐类频道或看韩剧、美国大片……

(二)班级可集体订阅《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时事》《时事资料手册》等报刊杂志,创建班级“读书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形势述评”、“热点追踪”、“大事分析”、“大事记”等栏目;每周选用一节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小段时间,让学生来介绍一周国内外重大时政,在互相启发中学习和受教育,养成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

(三)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设置的新情境、新境遇,并从中汲取时政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第38题第一问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参考答案: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通过试题的演练,不仅可以起到考察书本当代国际社会有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一带一路”相关时政热点问题的了解。

注重平时积累,多渠道地汲取时政知识,增加信息积累,养成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经济、关注环保、关注人文等习惯,潛移默化提高自身时政修养,从而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必要前提和准备,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帮助学生树立政治学、经济学的正确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筛选,准确把握热点

一年间发生的时事政治,涉及国内、国际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军事、外交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若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既难于也不可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广泛搜集时事政治素材的同时,必须结合信息,深入思考,精心筛选,准确把握热点。

时政热点的把握一般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第一,以我为主。即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每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历届党的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无疑是每年时政的热点;同时,国际上的一些重大时政如果与我国有关,也是不可忽视的。但国际大事如果与我国没有直接联系,那就很难成为热点。以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和G20峰会为例,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因没有中国的参与,很难成为时政学习的热点,但G20因为有中国的直接参与就可能成为时政的热点。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西湖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无疑是时政的大热点,为世界瞩目。

第二,以经济类热点为主。时政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科技、教育等许多内容,但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热点。如:“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营改增”、房市新政等热点。从全国I卷考试看,《经济生活》的内容在考试中比重最大,且时政热点的东西很可能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对经济类热点的把握尤显重要。

第三,以具有长效性的热点为主。如:国家宏观调控、“三农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经济新常态、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大国关系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多年来具有长效性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

第四,有定论。高考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是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政治上比较敏感,尚未明确表态的问题;观点比较前沿,学术界尚在广泛争论等问题是难以进入高考试卷的。例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综高考政治试卷所涉及的时事政治热点有“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优秀传统文化”、“简政放权”、“依法治国”、“双语法官”、“智库建设”、“社会保障”、“民族精神”、“不良网络现象”等,只有做到准确把握热点,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其背景,探究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

三、大小兼顾,融时政热点于教材资源

所谓大小兼顾,是说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突破热点。关注热点,应做到事理结合。同一个热点问题,往往有着及其复杂的背景材料,科学分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巧妙设题,寻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结合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热点的关键。

(一)正确处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的关系。纵观多年来政治科高考,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上”、“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十分突出。首先,教材的核心观点、主干知识能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无疑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加予把握。如: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是时政热点之一,从联系教材内容看,价值规律、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宏观调控等又是《经济生活》的重点内容;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的性质、职能、工作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原则、执政方式等无疑是教材重点内容;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量变与质变、社会基本矛盾等则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多年以前,全国卷政治科高考中曾经多次出现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立意的大题,甚至连续多年成为高考的压轴题,真可谓“百考不厌”;其次,教材中非重点内容能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也可能由“冷”变“热”,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近年来的高考时政热点很强调“一点四面”“四个全面”“五大理念”等。2016年全国新课程标准涉及“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全方位、多层次地突破热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只有把时政热点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才具生机与活力,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学习知识之乐趣,也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调控房價保稳定,扩大内需促发展,房价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牵动着百姓的心。“房奴”、“蜗居”等与房价有关的词,成为网络的高频词眼。多年来,针对房价居高不下,国家以民生为重,在调控房价方面不断加强宏观调控,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针对这一热点,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涉及的核心知识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居民收入,物价对消费的影响,树立正确消费观,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政府的决策,政府权威的树立等,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指导思想等相关知识。从《文化生活》角度则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作用等知识点。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主观能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观点,矛盾特殊性原理,抓主要矛盾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关注时政热点,活化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激活政治课教学,顺应高考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探索、研究的一大课题。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学科素养课程资源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