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
2017-06-24常亚茹
常亚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普及基础教育的根本学科,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以学生为主”教学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实行到今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如何做人,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氛围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才学研究发现,那些成就卓越的人才,在青少年时期都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因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参与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呢?
1.关爱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学科的教师而对该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格外的兴趣和努力。所以,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心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课堂中如沐春风,产生一种被承认、肯定的心理满足而充满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平等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有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正是说教育者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态度应该怎样?是污辱、谩骂、训斥、体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戒备心理,还是用亲切、耐心、理解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消除内心的恐惧和消极因素,树立信心,更亲近老师。
4.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用诸如“没关系,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头头是道”“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你真善解人意”等丰富多彩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宽松、民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促使他们质疑问题,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二、学生表現能力的管理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就如影视片中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样,课堂不应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应是为衬托、渲染主角而存在的“配角”,配角的一言一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主角的地位,作为配角,说什么,做什么,或者不说什么,不做什么,都要去适应主角,是围着主角转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在高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却常常用我们配角的身份来支配主角的活动,“主角”学生总是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主题进行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理解。
在教师角色转变上,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重知识传授重中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要求我们教师,那就是: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军人,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
三、教学艺术的调整
形成自身的教学艺术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追求的一种境界,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我们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得以运用。以学生为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我思维的开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的目的。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没有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他只能变成应试教育的产物,只能教出高分低能的现代孔乙己。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是有道理,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课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上狠下功夫,别无他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学生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老师就必须具备想学生发问的形式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也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达到“以学生为主”的目的。
总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0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