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
2017-06-24蒙宗玲晏芳林
蒙宗玲++晏芳林
摘要:随着网络借贷的飞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喜欢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为了各家网贷平台争抢的客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让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借贷者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校园贷 原因 措施
据报道,河南一名大学生小郑因欠下60万元,不堪重负之下跳楼自杀;合肥大二女生借“裸条贷”5万最终欠下50万,家长被逼卖房……各种惨剧的产生,使我们陷入深深地思考,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最后导致无法偿还,不仅影响学业,有些甚至使家庭也被卷入债务漩涡,更有甚者付出生命了的代价。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正视校园贷,合理利用网贷,同时也要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提高网络信贷公司的自我监督能力,清除不良的校园贷,降低大学生的校园贷风险。
一、何为“校园贷”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只要你是在读大学生,在线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些手续费,很容易就可以申请到贷款。正常的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互联网+时代衍生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它是开放给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窗口,门用得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校园贷款。可怕的是不良校园信贷,即大家经常提到的校园不良网络信贷,它一般披着具有诱惑力的迷人外衣,打着容易申请、手续简单、放款快速的旗号,喊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幌子,像金融毒品一样能够让大学生欲罢不能。这种校园贷款一般都有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能够在短期内像滚雪球一样使原本的千元贷款滚成万元乃至數万元欠款。不良的校园贷款通过低门坎借贷引诱在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而不注重贷款人的信息保护,甚至以骚扰、威逼、要挟公布裸照等违法方式催还欠款,致使不少大学生压力过大而选择离校、离家出走,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等极端现象,给高校和大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校园贷的兴起
近两年,随着现在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创新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更加迅速,其生活、理财、消费习惯都显示了新一代群体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自2014年以来,校园贷开始出现在各大校园,并大力宣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分期借贷服务,为校园贷款市场带来了飞速发展。新时期培养出来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大学生面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好的接受能力,且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他们的消费观由以前的保守转向超前,普遍愿意并渴望去消费。而校园贷这类先提供贷款,后分期还款的形式恰恰正好迎合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这是目前校园贷款的成因,并出现繁荣的趋势所在。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经济独立意识差,缺乏理财能力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从这个校门走进那个校门,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缺乏消费经验。走进大学校门后,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在金钱的支配上不够理性,还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地安排消费。
2.追求时尚化,盲目攀比
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是追求时尚的东西,喜欢新奇浪漫的事物。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支出主要靠父母提供。移动商务的出现,加上其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支付方式。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前卫时尚,相互攀比。他们购买某些物品,只是为了与周围同学一样或者更好,并非实际需要,必不可少。一些学生愿意省吃俭用,牺牲必要的开支,以满足虚荣心;还有同学不惜向借贷平台借钱;更有甚者用盗窃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3.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仍是没有经济收入地群体。有平台愿意提供贷款是好事,但并不是鼓励同学们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毕竟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在校大学生应该在合理控制消费的基础上,好好利用平台,培养自己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4.加重父母负担
有些同学选择校园贷的原本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除了依靠父母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一些大学生网贷后不能如期还贷,平台可能就会通过上门催收的方式追回贷款,学生自己也害怕逾期不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个人声誉和声誉,最后还是不得不求助父母为其偿还贷款,这样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对其家庭也是一种伤害。校园贷除了纵容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也让一些贫困生承受了原本无力承担的压力。
四、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风险
1.逾期还款的风险
大多数网贷平台贷款的利率,并没有超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之内,因此在法律上基本不会被认为是高利贷。根据相关报道来,这些平台除了收取约定的利息,还会以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名目,收取远高于贷款本息的费用。有些学生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为钱所困、难以自拔。
2.人身安全风险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贷款人只能在法院起诉后,赢得法院申请执行,从而收回全部或者部分欠款,不会威胁到借款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更会出现让其父母代为偿还或让大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等问题。但事实上,一些公司采取的追款方式,往往是各种骚扰、恐吓、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甚至采取一些更加极端的措施,极大地威胁到借款者的个人自由和安全。
3.信息泄露风险
在大多数校园贷公司的网站上,大学生群体网络申请贷款必须要提交很多个人资料,在贷款信息表中,需要填写的信息非常详细,包括申请人姓名、手机号码、学信网账号和密码、就读大学、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学号,还需要提供直系亲属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以及同学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另外还有开户银行、户名、银行卡号、支付宝等信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4.信用风险
虽然目前P2P平台还没有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但如果为此产生纠纷并进入诉讼程序,同样也是会影响个人信用。随着我国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P2P平台将会被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这样如果大学生的信用有污点,对其未来发展必将影响深远。
五、防范大学生网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互联网金融立法监管和社会网贷贷款业务
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网贷业务基本上处于“三无状态”,无监管、无规则、无门槛,属于监管真空。在社会上有能力“創造”一个个惊天大案的网贷机构,到目前为止仍处于裸奔状态。贷款制度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网贷公司的主要从服务费和逾期费中获利,这些费用都是网贷公司自行商定的标准,比较随意,网贷平台间互相不沟通。这从侧边反映了信用体制的不完善,容易使一些学生重复借贷,最终债台高筑,超出偿还能力。因此,有必要规范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市场,必须控制准入条件,严格立法,加强国家和社会监管。
2.严控贷款审核程序和条件
目前,我国的网贷程序过于简单,贷款门槛太低。重多贷款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纷纷降低贷款门坎,推出简单的贷款程序,还有些分期平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使一些学生不仅利用自己的学生身份贷款,还利用其他学生的学生证甚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他人贷款。不仅导致一个同学陷入高利贷陷阱,而且使更多的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背上高利贷。为避免出现冒名贷款的情况,必须严控贷款审批程序,杜绝贷款门坎过低现象。
3.统一贷款利率,放宽还款期限
虽然当前大学生的网贷还款期限可以自由选择,但普遍较短,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自己还没有偿还能力时就得还款而不得不让父母承担他们的债务。因此,在校大学生借款的还款期应设定在他具有还款能力时再进行偿还,而不是在他们还没有偿还能力时偿还。
4.建立统一的征信体制
杜绝同一人在不同平台贷款,超出偿还能力而使悲剧发生。目前,我国的网贷公司缺乏协调,平台间互不沟通。容易导致同一个学生可以从不同贷款公司贷款,最终债台高筑,超出偿还能力,因此酿成悲剧。
5.加大兼管力度
目前,我国正处在信用消费阶段过渡阶段,网络贷款、购物分期等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网贷风险很大,责任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全面规范网络贷款行为,防止大规模金融纠纷的发生。辅导员最好在班里设立秘密信息委员,注意观察班里同学的动向,辅导员还应多和班委,同学联系,平时工作中注意观察,多留心,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对于学生的监管有很好的把握,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处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发展。
6.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习惯
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应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努力营造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崇尚节约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立足实际,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纠正情绪消费、从众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培养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辅导员还可以经常开展打击网络贷款的班级活动,多搜索关于网络贷款危害的信息粘贴在宣传栏或者班级QQ群,微信群,空间等,使学生充分认识网络贷款的危害性。作为辅导员,要时刻秉持高度的责任心,要时刻提高警惕,谨慎上班同学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7.提高防范能力
在校大学生应该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他人,慎交朋友以免上当受骗。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加强引导,使他们学会辨别真伪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得阴暗面,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总之,面对在校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重视,从多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管,而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提高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做到理性贷款,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威中.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2\]刘兵,和利.引导大学生科学网络消费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2014.
\[3\]燕振.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6,(18).
\[4\]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则逻辑\[J\].金融观察,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