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7-06-16王国春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语文教学

王国春

摘要: 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前提下,才能具有更好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好的课堂艺术,来达到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激发;兴趣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必须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到持续、延伸。如此,学生就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这样“求知—满足”的平衡感使他们取得无穷的动力,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比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1)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三、以问激趣,促进探究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先由学生从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谈起,再由教师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的话题,继之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撩拨到极致,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中去。更有“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把学生的兴奋推到了最高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了解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人类的起源。

四、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先让学生视听黄磊演唱的《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各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以读促趣,促进审美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比如《春》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因此,在教学时我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初读时,让学生出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进一步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要求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进入最关键的品读,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齐读课文。多种形式的读,始终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得到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海驯.疾风与草根 2006年宁波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比获奖作品选[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06.

[2]李健康.初中语文有效学习搽究[J].教苑荟萃,2010,第31期.

[3]李艳碧.营造语文氛围,促进有效学习[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第9期.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