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微课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7-06-15简丽嫦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开发与利用学科教学

简丽嫦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活动也有所提高。品德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其涉及面广,教学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因此,小学品德学科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微课的定义、在小学品德学科开发微课的意义以及微课的优点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探究微课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微课;开发与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品德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如今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广泛使用,表明了“微时代”的到来。然而随着微时代的逐步介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提高和突破的作用。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国内外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目前比较认同的就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对微课的界定。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创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

二、在小学品德学科开发微课的意义

从当前的小学品德学科现状来看,学生在这一学科学习资源的开发明显落后于语数英三科,原因有二。

第一,学生的课前学习存在很多困难,品德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科资源丰富,学生不容易把握学习重点,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例如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作业,有的学生会空手而回,有的家里不能上网,有的家长没有时间帮忙找资料,也有的学生找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资料回来,却读不懂其中的信息,更别说能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了。

第二,课堂传授局限性大。品德学科教师大多数都是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老师兼任,语文、數学等主科学习需要给教学质量把关,但是品德学科不需要考核教学质量,导致教师不够重视品德教学,所花时间少,力度小。同时,学生本身对品德学科也不够重视,平时花费大量的力气学习好语数英三科已经不容易了,便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品德学科的学习上。所以,在课堂上,有的老师采用单一的“一言堂”,教师一味顾着讲,学生听得乏味,没有学习兴趣;有的老师与学生在课前都准备好资料,课堂上也有活动展示汇报,面面俱到,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及重点不突出,学生收获不大,这就是“蜻蜓点水式”;也有的教师会采用“深入研究式”,在课堂上能够针对重点开展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没有后续的学习,就只有深度而没有广度,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真正达到品德教学的目的。

微课恰恰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着重突破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进行的一种精简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微课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已经逐步得以开发与利用。从2010年11月开始,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微课)征集评选活动”,这几年来,佛山、广州等四市陆续开展了多次微课征集比赛。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在语数英学科中开发多个微课素材,但是小学品德学科却很少得到老师的重视与开发,其实,品德学科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教师要好好开发与利用微课,开发品德学科的素材。

三、微课的优点

品德学科以往也有不少的教学资源,但是资源的呈现形式以文字、图片、采访记录等静态形式居多,对学生的引导、指点明显不足,很难达到“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课内和课外资源相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单一的、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活动,微课则是针对这种局限性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其优点显而易见。

(一)教学时间短

一个微课一般以5~8分钟来展现一个小主题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一课,老师插播关于学生在上学路上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伴的错误行为,从而促进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微课中还有交警叔叔对学生说的话,使得学生更信服和遵守交通规则。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充分利用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顺势而行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精简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主题更为突出、内容更加精简。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任务中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是完成课堂中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生活中的安全》一课时,从安全的角度去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珍爱生命的态度,懂得简单的生活安全常识,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了“我有一个幸福家”、“我做精明小客人”和“安全生活我能行”三个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将第三环节“安全生活我能行”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的画面、真实的声音效果、一张张新闻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老师使用背景音乐及声情并茂的讲解,既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在他们脑海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微课容量小

从教学资源共享性出发,作为教学资源的微课,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局限性,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运用。除了方便学生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孩子在家里与家长一起研讨学习,把品德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教师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使其合理循环再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繁重的备课任务。教学资源还可以用于教师之间研讨学习的教研活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大大提高品德教学的质量。

在如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微课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运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需求,成为现有教学方式高效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解决疑点、难点,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连贯性,还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掌握知识,实现教学优化,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开发与利用学科教学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