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有效上肢气囊止血带压力值的临床研究

2017-06-05盛娟娟陈银星潘玲菲朱振康

护理与康复 2017年5期
关键词:止血带充气气囊

盛娟娟,陈银星,潘玲菲,朱振康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1)

幼儿有效上肢气囊止血带压力值的临床研究

盛娟娟,陈银星,潘玲菲,朱振康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1)

目的探讨幼儿上肢术中止血带安全、有效的压力值。方法检测56例幼儿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在此基础上探索达到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观察年龄、性别等对上肢止血带有效压力的影响,并观察可能的止血带损伤。结果最低止血压力为20 k 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男、女幼儿及各年龄段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值为21 k Pa,>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为22~25 k Pa。

幼儿;上肢;止血带;压力d oi:10.3969/j.i ssn.1671-9875.2017.05.012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幼儿(1~4岁)的上肢手术越来越关注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但幼儿上肢解剖精细,提供一个清晰无血的术野尤为重要。气囊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广泛应用,充气压力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止血效果。止血带压力过高易导致局部皮肤红肿水泡、肢体疼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压力过低,不能阻断动脉血流然而阻断了静脉血回流,反而导致手术野出血增多。目前成人上肢止血带压力为33.3~40 kPa或不超过40 kPa,但儿童止血带压力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通过观察56例幼儿上肢手术中止血效果与止血带压力、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探索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范围,为幼儿个体化应用止血带提供安全可靠又易掌握的参考值。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纳入标准:本院收治的年龄10个月到4周岁手部疾病需在全麻下手术的患儿,排除上肢周围血管疾患、感染、患肢有皮疹水泡、开放性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小儿高血压、过度肥胖的患儿。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56例,男29例,女27例;10月~2周岁15例(A组),>2~3周岁19例(B组),>3~4周岁22例(C组);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28例,手部良性肿块15例,多指畸形10例,瘢痕挛缩3例。1.2实验仪器AT S-Ⅲ型自动气压止血带,气囊宽度为5 cm的止血带袖带,软米尺,S/5麻醉电监护仪(GE Healthxcre F inland oy K uortaneenkatu 2,F1-00510 Helsinki,F iland)。

1.3 研究方法用软米尺测量上臂周长(肩峰下5 cm),用宽为5 cm的气囊止血带袖带环绕上臂(在肱骨中上1/3交界处),止血带袖带紧贴上臂。根据相关文献[1],设定起始测试止血带压力为17 kPa。用血氧监护仪监测手指指动脉搏动,麻醉成功后,止血带开始充气,当监测仪显示手指指动脉搏动呈一直线时,记录止血带压力称之为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此时尝试切开皮肤手术野仍会有渗血。放松止血带,将止血压力按1 kPa增加充气加压,若手术野仍有渗血,放松止血带,再增加1 kPa试验直至手术野无渗血时,记录此时止血带的压力称之为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若随着手术进行发现术野时有出血,放松止血带增加1 kPa上止血带,此时往往手术全过程不再出血称之为最低稳定上肢止血带压力。记录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及患儿的年龄、性别、收缩压(kPa)。术中及术后72 h,观察受压部位皮肤、血液循环、神经功能、肢体活动情况,术后两周随访。

1.4 评价指标统计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稳定上肢止血带压力、手术时间及止血带损伤情况。止血带损伤包括局部反应、神经麻痹、止血带休克。局部反应:使用止血带后引起的局部疼痛,擦伤、水疱,皮肤、肌肉、血管的挤压性损伤,血肿等[2]。神经麻痹:上肢皮肤麻木、肢体肌力下降。止血带休克:表现为恶心、心率加快、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S 16.0进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见表1。

表1性别及年龄分布与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的关系

2.2 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研究中测得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20 k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

2.3 最低稳定上肢止血带压力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见表2。

表2性别及年龄分布与最低稳定上肢止血带压力的关系

2.4 手术时间及止血带损伤情况本研究中手术时间10~15m in 17例,16~20m in 15例,21~25min 15例,26~30m in 5例,31~35m in 4例,无一例发生止血带损伤。

3讨论

3.1 研究幼儿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压力的意义幼儿年龄小,其血压较低,血容量与体质量之比较成人相对大,故少量失血对小儿来说已是较严重的失血。且小儿皮肤娇嫩,皮下脂肪丰富,肌肉发育欠完善,对外力挤压十分敏感,压力过大可出现术后患肢麻木、皮肤红肿、张力性水疱,甚至肢体瘀血性肿胀等;压力过小,又达不到止血效果,使手术野模糊,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故研究幼儿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压力,调整止血带压力在安全、有效范围,对减少患儿术中失血和避免止血带损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3.2 本文研究资料分析本研究设定起始测试止血带压力为17 kPa,通过统计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可以初步掌握达到最低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在此基础上每加1 kPa测试止血效果,减少测试过程的盲目性。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平均压力10月~2周岁为(17.86±0.74)kPa,>2~3周岁为(18.53± 0.96)kPa,>3~4周岁为(19.50±0.80)kPa。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发现幼儿最低止血压力为20 kPa,但此压力下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考虑术中患儿血压变化及医生牵拉肢体引起,其意义在于指导医护人员上肢止血带起始测试压力为20 kPa,每增加1 kPa调试1次,需要放松止血带同时上肢驱血1次,便于准确快速了解止血效果。另外,本研究发现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在不同性别组间及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幼儿的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收缩压、肢体周长、皮下脂肪厚度等个体因素差异有关。Reilly等[3]认为止血带压力应根据动脉收缩压调整,但小儿血压测量本身较成人测量误差大,或因麻醉不完善、术中牵拉等引起血压波动较大,故笔者认为不宜以血压来确定其术中止血带的压力,而应根据个体条件不同调整术中止血带压力。亦有学者[2]提出采用术前测量上肢周长,并提出上肢止血带压力与肢体周长的关系:Y=8.116+0.830×X(Y=止血带压力,X为肢体周长)。王文兰等[4]以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的0.7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情况,认为在维持较低的压力水平下,能降低局部压强,减少机械性压迫,从而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吴卓[5]认为,儿童上肢缚扎止血带处的周径也可作为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上肢肢体周径≤25 cm者,以儿童上肢周径作为电动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上肢肢体周径>25 cm者,以儿童上肢周径作为电动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但最高充气压力值不得高于30 kPa。采用该方法确定压力值,可使止血带损伤的发生率从30%下降至2.5%。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术前测量有一定必要性,该研究涉及患儿年龄跨度较大,但低龄幼儿止血带压力与上肢周长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术后观察未发现止血带损伤,围手术期止血带局部损伤及止血带休克观察指标比较客观,但研究中对止血带神经麻痹的观察不够准确,首先皮肤感觉异常患儿不能配合,对肢体肌力的观察可通过玩具或食物诱导患儿做出动作,但对肌力分级不够准确,同某些动作不一定能诱导,故出院后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患儿情况,以明确是否出现神经损伤。本研究最长手术时间为35 min,增加止血带时间导致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以最低的止血带压力达到稳定止血效果是临床医生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对56例幼儿上肢止血带压力研究初步确定最低稳定上肢止血带压力21 kPa,最高为25 kPa,然而>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21 kPa仅有2例,根据表2分析,故认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范围为22~25 kPa,10月~2周岁幼儿建议起始压力为22 kPa,>2~3周岁为23 kPa,>3~4周岁为24 kPa,若达不到稳定的止血效果可上加1 kPa,以达到手术野清晰无血,既能延长止血带时间,又能减少手术失血,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止血带副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1]刘延锦,侯晓旭.影响小儿四肢手术气压止血带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36-1738.

[2]王承莲,崔金鑫.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43-344.

[3]R e i lly C W,M cE w e n J A,Le v e i ll e L,e t a l.M i n imi z i n g t o ur n i qu e t pressure in pediatr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ve surgery:a blinded,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diatr Orthop,2009,29(3):275-280.

[4]王文兰,李清梅,郭跃明,等.儿童下肢手术应用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3-4.

[5]吴卓.儿童上肢手术电动止血带充气压力的研究[J].新中医,2012,44(7):109-111.

R 472.3

A

1671-9875(2017)05-0441-03

盛娟娟(1979-),女,本科,主管护师,副护士长.

2016-11-22

猜你喜欢

止血带充气气囊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