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军事隐喻和军语中转喻初探
2017-05-30汪小琳
汪小琳
摘 要:军语作为军事语言不可缺少的核心单位,除军事领域之外,也渗透于全民范围的语言交际中。 隐喻和转喻作为意义扩展的两条主要途径,推动着军语语义的发展,文章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军事隐喻及军语中的转喻进行探讨。
关键词:军事隐喻;转喻;军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073-02
Abstract: Military terms (MTs),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military language, are not only specifically used in the military field, but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mmon language, exerting effect 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civilian sector. 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two major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semantic extension, which promote the MT semantics development. Combining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ilitary metaphor and the metonymy in MTs.
Keywords: Military metaphor; metonymy; development of MTs
军语是表述军事概念的语词,是规范化的军事用语,是军事语言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核心单位,在军事语言中处于重要地位。军事事物的动态性、语言内部的归约性以及生产方式的带动性都是军语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当前,除通用于军事领域,军语也渗透于全民范围的语言交际当中。本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及转喻理论,探讨促进军语发展的军事隐喻及军语中的转喻。
一、隐喻和转喻理论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是一种思维、经验和行为的方式。语言中很多表达都来自于基本的隐喻,Lakoff & Johnson将这些基本隐喻称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如“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和“人生是旅途”(Life is a journey)等。任何一个隐喻都具有一个来源域、一个目标域和一个来源到目标的映射,而经验是隐喻的动因,是形成概念隐喻的基础。隐喻具有内部结构,任何一个隐喻映射都是将一个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域上。映射论明确提出隐喻涉及到来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对应,映射的动因就是人类的经验,即基于经验之上的概念隐喻,表现出一种具有完形性质的图式结构。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促使人们通过来源域的丰富特征及知识来了解目标域。同样,军语发展过程中,军事领域作为来源域,其意义结构都决定了目标域的相应特征。
转喻也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且普遍存在于语言中,是信息、经济、认知突显和社会需要相互竞争的结果。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主要用于指称,并包含了来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代表”的关系(“stand-for” relationship) Lakoff & Tunrner(1989:03)。用突显、重要、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就是转喻的本质。转喻可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Radden & K?觟vecses,1999;K?觟vecses,2002)。整体与部分即用某物体极具代表性的部分来指称它或者用整个物体指称其某一部分。如:
1. 阔别多年,再回家乡,老面孔少了,见到了些许新面孔。(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2. 眯缝眼听着长脸不停地说些不合时宜的话,使了个眼色。(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
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发生在参与事件的实体之间。实体包括事件的参与者、工具、目的、原因、结果和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如:
1. She married greed. (领属转喻)
2. 老天津退休后在上海住了数年,至今没有习惯上海的饮食。(地点转喻)
二、军事隐喻及体现
隱喻的来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互动过程的基础是相似性,军事特征就是连接军语隐喻的来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特征。目标域在形状、功能、心理等几方面与来源域中的军事特征建立起的相似性联系是军语的隐喻的基础。
当军语在军事集团以外被使用时,使用者有着与军人相似的心理,这种因心理感受相似产生的隐喻即为心理相似的隐喻,如体育赛事中,常把比赛看做军事对抗,如“这次比赛,定要体现出我们的战斗作风。”说话者体现了和军事指挥员鼓舞士气类似的心理。隐喻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军事隐喻已经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整个社会通常会被隐喻为战争结构:人们奋战在各行各业通常称为“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如“教育战线”、“文化战线”、“科技战线”、“外交战线”等,如“一线”、 “前线”。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有 “捍卫”、“战略”、“冷战”之类的军事词语,如:1. 邓子庆:多措并举坚决捍卫英雄精神(荆楚网):从现实来看,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捍卫革命英雄精神须双管齐下。2.美俄陷“新冷战”临界点(2015年07月14日 浙江日报):美国对俄严厉的经济制裁呈常态化,欧盟不久前宣布对俄制裁延长半年,进一步拉紧了经济上扼俄的绳索。更危险的是,双方还发出新的军事威胁——核威胁,出现常规军事对峙升级为核对峙的危险,相互争斗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西方媒体因此认为美欧与俄关系已滑到“新冷战”的“临界点”。
在经济生活,商业领域中,军事隐喻更是处处可见,常见的有“进军”、“战略”、“鏖战”、“进攻”、“杀入”、“火拼”、 “防线”、 “沦陷”、 “收编”、“价格战”等。1.电广传媒与阿里巴巴 全面战略合作启动(2015年07月14日 湖南日报)。2.支付宝加重社交火拼微信 寡头间伪社交噱头频出(2015年07月14日,北京商报)。3.高盛领衔唱多A股 富达投资满仓杀入 (中国经济网)。4.沪指震荡回落失守4000点 成交逾7267亿(中国经济网)。5.全球LNG贸易:低油价下扩张依然(2015年07月13日中国化工报)。德勤能源解决方案中心(Deloitte Center for Energy Solutions)执行董事安德鲁·斯拉夫特近日在接受美国《烃加工》关于全球LNG贸易话题采访时表示,低油价环境下全球LNG贸易依然在扩张。
在体育领域,尤其是有关球类比赛的术语已经较为系统地和军事术语对应起来,如参赛选手的位置和作用:门将、前锋、前卫、后卫等;比赛的区域:战线、防区、后防线、腹地、前锋线等;比赛的战术打法:运动战、阵地战、防守反击、偷袭等;比赛态势:进攻、反击、防守、交锋等;比赛结果:取胜、失利、战绩等。1. 东亚4强赛佩兰仍重用老面孔 足协曾评用兵略保守。2. 专访上港副总:全力以赴战马竞 吉安替谁未定。3. 欧冠-巴萨3-1力擒尤文夺冠 铁腰闪击苏神建功。(均来自腾讯新闻)
在医疗领域中也存在军事隐喻。Chelala(2000)指出,在医疗界,人体(body)常被比喻成国家,人体的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则是军队的防御系统(defence system),病毒和病菌等(HIV,bacteria,viruses)是侵略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是保卫国家的战士,红细胞是氧气设备,药物是战士使用的武器。1. 盘点: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专利六大战役(医械创新网)。2. 在非典侵蚀人们生命健康的危难时刻,白衣战士冲锋在前,临危不惧、无私忘我,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同时,我市文艺工作者用手中的笔作武器,形成了一条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文艺战线。
在科技领域,解决技术难题视为攻坚作战,叶剑英元帅曾诗曰:“攻城不畏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在教育领域,教育推陈出新,取得突破视为集中优势兵力打突围,打歼灭战。
军事隐喻普遍存在,促使人们积蓄力量,经受“战斗”。
三、军语中转喻及体现
转喻是军语语义发展基于邻近性原则的认知途径,大量存在于语言的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且大多数依赖语境。军语的转喻主要属于词汇层面上的指称转喻。在指称转换过程中,军语语义发生变化。目标域包含来源域的转喻会使语义得到极大扩展,来源域包含目标域的转喻则会压缩词义。军语语义转喻变化的范围涉及军事集团内外部的语言使用。
1. 小米加步枪,实实在在地打败了飞机加坦克。“小米加步枪”和“飞机加坦克”分别指 “吃小米、用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和“拥有飞机坦克的国民党军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即整体指代部分或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最为常见。
2. 以色列坦克击毁巴勒斯坦汽车(新华网,www.xinhuanet.com)整体事物“坦克”替代了活跃区域的部分“坦克上的火炮”。
在军语的转喻中,常规化转喻特征常凸显在部队构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范畴与范畴成员之间的指称转换。
如武警某机动师结合驻地实际开展“人民武警忠于党”教育活动。(范畴与范畴成员之间的转喻关系)“人民武警”代表的是其下位范畴“人民武警官兵”。范畴与特征之间的转喻也是其中一种,如“war is war”(战争就是战争)采用同词重复的表达形式,虽然主语和表语两个词词形相同,但第二个 “war” 指代的是 “war” 这个范畴的特征,并且此特征的意义只能从与 “war” 范畴相联系的固有特征的意义中获得解释。基于语境, “war is war”是指 “war is cruel and violent” 等。也有形式部分与形式整体之间的转喻,如:四有军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
另一种转喻是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典型地发生于参与一个事件的实体之间。有关军语的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类型主要包括工具转喻、生产转喻、控制转喻、领属转喻、地点转喻等。
1.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战争和战略问题》)152)
这是典型的工具转喻,其中“枪”指代的是使用枪的军队。
2. 他的话是一颗超强的炸弹,震得她脸上血色全失,不能相信自己所听到的。(纳兰真,《但愿今生》)“炸弹”转指“他的话令人吃惊”这一结果(因果转喻)。
3. 生产转喻则主要出现在武器装备上,转体主要是制造者、代号、编号等。如,“汉阳造”(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八一杠”(我国1981年设计定型的自动步枪)、“卡秋莎”(前苏联于 1933 年研制成功的 BM-13 型火箭炮)、“飛豹”(我人民空军新式战斗机)、“歼-31”(我国研制的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辽宁号”(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4. 在证据面前,“迷彩服”很快供认出其 8 月 4 日抢劫作案的事实。“迷彩服”代表穿迷彩服的人。(控制转喻)
四、军事隐喻及转喻对军语发展的影响
军事隐喻及转喻的大量运用,使军事语言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有些保持意义基本不变,直接进入到了其他领域或者是全民通语;有些意义扩张或缩小。无论哪种情况,军语和其他领域的语言乃至全民通语都是紧密相连并能相互转化的。隐喻及转喻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军语的时代发展。隐喻逐渐常规化,会使新鲜隐喻在反复使用中逐渐失去新鲜感,变得常规,转变为常规隐喻,这就是军语语义在全民用语中的常规化过程,也是军语使用社会化的过程。而转喻也使军语更加社会化。这些都促进了军语泛化现象产生。泛化的军事语言,除了具有军事语言自身特点,在生活中也能体现出强烈的竞争性,烘托出激烈紧张的气氛,增强鼓动性,也可以表示庄重严肃等。军事语言的发展是军事实践和语言实践共变的结果。军事隐喻及转喻促进了军语的发展,但在使用中,只有遵循其发展规律,规范其使用,才能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大军、谷兆明.英语军语的语言特征[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1(4).
[3]田现辉.汉语中军事用语的隐喻表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101-103.
[4]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5]代君 .言语行为之转喻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13):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