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2017-05-30李波周亭贝绍轶张兰春赵景波郑焱杨艺
李波 周亭 贝绍轶 张兰春 赵景波 郑焱 杨艺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研究热点,新能源汽车课程逐渐成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大纲制定、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包括: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诱导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036-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new energy vehicles become the major research hotspot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making new energy vehicle course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in vehicle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ques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courses from the outline to develop,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assessment of refor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labor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clude: multimedia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induction teaching methods, case teach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and innovate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s improved.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ability
引言
隨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低碳环保发展的首要选择。本世纪初,我们国家就启动了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863计划”,建立“三纵三横”布局,“三横”涵盖: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三纵”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能源动力控制总成,旨在跟上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国家“十三五”规划,制定2020年销售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预计超过320万辆,在管理和技术上层面上要实现: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燃料经济性显著提高、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和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从具体方针来看,短期内以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寄希望予燃料电池汽车未来有所突破。
随着国际国内车企研发重心向新能源汽车偏移以及国家政策导向,许多高校相机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结构这门课程,我校作为服务苏南汽车制造业的骨干大学,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学校,具有“江苏省高校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及其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和“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我院针对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开设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专业必修课,作者在承担相应课程教学任务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
我校作为江苏省唯一培养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应用型本科学校,设立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的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总布置,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的原理与构造,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组系统、电动化辅助系统等部件以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对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的基本认知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运营服务等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称为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设计、研发、制造、实验和管理等相关技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社会觉悟、较强的理论基础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多媒体教学,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板书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直观和详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对于不同的教学章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板书与动画演示相配合,突破传统原有规范;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基本内容,结合教师课堂重点难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自学、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细致的讲授,利用我校“江苏省高校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及其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资源优势,让学生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理解DC/DC转换器的分类、功用与工作原理,掌握充电器类型、充电方法、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的功能、组成和运行模式。
(二)教材选用分析
新能源汽车原理與构造是一门新型课程,主要侧重于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利用最新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和网络资料,并结合我院丰富的新能源汽车样车进行讲授。通过对课程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的《新能源汽车》教材和《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教材为主要参考书目,同时增加一些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国内外最新技术(电池能量和热管理技术、驱动电机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等)。
(三)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
新能源汽车课程内容不仅包含传统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还包含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相关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与最新科技保持同步,无法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最终难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要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调动,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例如在讲授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时,先从理论上说明电池能量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诱导学生考虑一下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卡罗拉双擎为什么省油,续驶里程长,同时起步时加速性能优越?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自己动手获取知识。这样就可以将能量管理系统的作用深深的引入学生脑海,成为他们自己掌握的概念。
(四)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最终给出自己的判断。如在讲授各种新能源汽车优缺点时,让学生自己考虑现阶段采用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国家的汽车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要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各种优缺点谙熟于心,同时要对国外的最新技术有所了解,最终给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整理知识能力,以及语言表单能力和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学习氛围。
(五)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方式是将一个特定的、虚拟的情景场合设置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示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演示,这样锻炼了学生临场反应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并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总结和判断。这样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感染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采用n+1教学模式,其中n为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和实践环节,1为期末考试,其中期末考试占50%比例,过程性考核占5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实验和实践环节主要是特定实验案例和课堂情景教学时学生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同时实验表现评分由老师和每次实验小组组员一起打分决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期末考试命题,应包括基本概念题、分析题和计算题。其中概念题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填图题,分析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量化分析能力,如进行电池和电机类型参数的计算与设计。这样通过课堂表现和课下表现,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综合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目的在于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方式方法得当、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实验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能源汽车教学实践,为高校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Z].2008.
[2]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解放日报,2010-07-30(2).
[3]曲敏,张雨,赵建华.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内涵方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1(181):54-55.
[4]段敏,张大明,申彩英.面向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培养标准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61-63.
[5]李淼林.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2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