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2016-12-26郭英森
郭英森
摘要:转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概念形成和解释的方式和手段。前辈学者对转喻的分类进行了诸多研究,但是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视角,结合汉语实例,对汉语中的转喻类型进行重新梳理。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汉语;转喻;分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42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133-03
一、引言
转喻又叫做“借代”,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法。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概念形成和解释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转喻的分类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所有范畴都是原型范畴,范畴里面的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分为核心成员和非核心成员,是一种非对称性结构,同时,这些范畴成员的属性是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的。转喻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概念化方式,又是人类知识的组织结构方式,与原型范畴紧密相关,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转喻进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结合汉语实例,将汉语中的转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为节省篇幅,下文不再标注。
(一)整体部分转喻
所谓整体部分转喻,分为以下三种,即事物的部分转喻整体、事物的整体转喻部分和事物的一个部分转喻另一个部分。
1.部分转喻整体
(1)以整个事物当中的一部分来转喻整个事物,例如:
为躲开旁边的那四个轮子,就将自己那两个轮子往右偏了一下,谁知……
例句中,以“四个轮子”来转喻汽车,“两个轮子”来转喻自行车。
(2)以事物的外形特征转喻事物本体,例如:
你身上还有几个袁大头?
例句中,以“袁大头”来转喻钱。
(3)以事物的外部标志来转喻整个事物,例如:
红领巾在十字路口正在帮着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例句中,以“红领巾”来转喻少先队员。
(4)以部分个体转喻一定范围里的全体,例如:
烹调所需的油盐酱醋都齐全了。
例句中,以“油盐酱醋”来转喻烹调用的所需调料。
2.整体转喻部分,例如:
王刚踩着油门把车子开得飞快。
例句中,其实是王刚的脚踩着油门,这里用“王刚”转喻王刚的脚。
3.部分转喻部分
(1)动作方式转喻事物,例如:
县长王文喜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打点滴,听到穆乃翰的诉说,便拔下针头,在他的任职书上签了字。
例句中,“打点滴”原本是一种动作,转喻成输液这件事情。
(2)行业工具转喻行业,例如:
佛法之妙有如是乎!此情此景岂笔墨所能形容?!
例句中,“笔墨”原本是用来写字的笔和墨水,转喻成写作。
(3)事件时问转喻事件,即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转喻事件本身,例如:
中秋快要来了,你要回家吗?
例句中,“中秋”原本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转喻八月十五过的节日。
(4)事件转喻人物,即通过使用事件的名称来转喻事件中的人物,例如:
他丈夫跑运输发了财,就喜新厌旧,另图新欢,要与她离婚。
例句中,“新欢”原本指新近与他人寻欢作乐,转喻新的情人或情妇。
(二)原因结果转喻
所谓原因结果转喻,又称为“间接言语行为转喻”“高层转喻”,既包括某事产生的原因转喻结果,也包括某事产生的结果转喻原因,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弦外之音”。
1.原因转喻结果,也可以结果转喻原因,例句:
据我所知,华丰公司上个月就关门了。
例句中,在这里,“关门”和“停业”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2.我们日常有“弦外之音”的说法,体现了原因结果之间的转喻,例如:
(窗户开着。)
小张:今天有点儿冷!
小李:啊,真的吗?(把窗户关上)
例句中,小张想让小李关上窗户,但又不好直说,而是使用“今天有点儿冷!”来暗示,小李明白其含义后,把窗户关上了。
(三)容器内容转喻
所谓容器内容转喻,既包括用容器转喻容器的内容,也包括用容器的内容转喻容器。
1.容器转喻内容
在认知过程中,看得见的比看不见的显著度要高,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总是容器比内容显著,这是认知的一般规律。例如: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确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例句中,“吃了三碗”实际上是喝了三碗酒,这是用容器转喻容器的内容。
2.内容转喻容器
沈家煊(1999)和陆俭明、沈阳(2004)指出只有当内容比容器显著时,才可以用内容来转喻容器。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是说话双方都明白他们在谈论的容器,然而,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其内容,例如:
我经常想起的问题很多,业务的、生活的,大事小事。
例句中,“业务的”“生活的”指的都是各自的问题,这里用“容器”来转喻“内容”。
第二,是说话双方正在讨论是否存在拥有某种内容的容器,而且内容是谈话的中心。在句子中,会出现“听说”、“见过”、“有”等动词,往往是“事情”“情况”等抽象名词来充当容器,例如:
我没听说过用鸡蛋面条当糖衣炮弹的。
例句中,“用鸡蛋面条当糖衣炮弹的”转喻用鸡蛋面条当做糖衣炮弹的事情。
(四)具体抽象转喻
所谓具体抽象转喻,既包括以抽象事物转喻具体事物,也包括具体事物转喻抽象事物。
1.以抽象事物转喻具体事物,例如:
在他们心中,星巴克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天未喝星巴克似乎就感觉这天不完整。
例句中,“星巴克”原本是一个品牌名,在这里来转喻咖啡。
2.用具体事物转喻抽象事物,例如:
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
例句中,以“乌纱帽”转喻“官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五)“的”字结构转喻—特殊转喻类型
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从某个角度来说,实际反映了认知语言学上的转喻问题。这个结构比较复杂,沈家煊、陆俭明和沈阳都曾有过专门论述,该结构比较特殊,把它单独归为一类。
“的”字结构是一种名词性结构,是助词“的”附着在实诃性词语之后形成,用“x的”来表示。朱德熙(1983)和陆俭明(2010)指出,结构助词“的”,其作用有两个方面:
1.“语法功能的转化”,即名词化。各种不同性质的实词性词语,如果在它们后面加上结构助词“的”(即“名词性附加成分”)都可能会形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
2.“语义功能的转化”,即指称化、事物化,例如“黄”原指一种颜色,我们就可以使用“黄的”来表示具体的东西,并且可以加上数量词,如“三个黄的是橙子”。
根据“的”字结构表现出来的转喻现象,我们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两种转喻类型:第一种是直接转喻,如:“他呀,老狐狸一个!”“见到的尽是新面孔”“你去把四只眼给我叫来”等;第二种是通过使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来实现转喻。如果我们将修辞里所谈的从物到物的借代称为“底层转喻”,将一般所谓的言外之意的“谓词转喻”称为“高层转喻”,那么“的”字结构体现出来的转喻现象就介乎在底层转喻和高层转喻之间。
(六)其他转喻类型
1.领有者领有物转喻
以领有者使用的领有物转喻领有者,例如:
听到这个消息,一群“扁担”和许多商户纷纷放下手头的买卖和生意,自发为在该市场干活时突发脑梗塞的“扁担”代华修捐款。
例句中,“扁担”转喻挑扁担的一类人。
2.以专称转喻泛称,例如:
许多“诸葛亮”象秦守本、洪东才他们都默不作声,感到茫然。
例句中,以“诸葛亮”来转喻被认为是最聪明、最能干的人。
3.地点转喻机构,例如:
今天上午,白金汉宫表示,前些天发布的言论并不意味着女王改变了以往政治中立的立场,但是,社会舆论广泛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女王对将在18日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发出的最明确的信息,表达出她不希望也不赞成苏格兰通过全民公投脱离英国。
例句中,“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的居住地,在这里转喻英国女王。
4.上面说的转喻现象都属于单一转喻,现在说叠加转喻。所谓叠加转喻,是指不止一次转喻,例如:
各级政府都要关心老百姓的菜篮子!
例句中,我们通常都使用“菜篮子”用来买菜,在这里用来转喻“青菜”,而且青菜又是老百姓生活当中的必需品,以此来转喻“副食品”,实现叠加转喻。
四、结语
总之,认知语言学当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与转喻紧密相关,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转喻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结合汉语实例,将汉语中的转喻分为整体部分转喻、原因结果转喻、容器内容转喻、具体抽象转喻、“的”字结构转喻和其它转喻这六种类型,以期能有效地促进我们对转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