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2016-12-06李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转喻

李娜

摘 要:转喻在认知语言学背景下已不是一种修辞方式,而是同一认知模型(ICM)中运作的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本文通过转喻认知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人体头部习语。

关键词:转喻 认知模型 头部器官 头部习语

一、引言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和推理过程来研究,它是一种人们基于人体经验的一种认知方式。固化了的转喻意义成为人们对事物进行多级范畴化的工具,在构成复杂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网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赵艳芳, 2001:116)。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不仅仅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反映着各民族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汉语中有大量的头部器官习语,其习语的意义不仅涉及人体本身而且拓展到人体的外部世界。通过转喻认知模型分析头部习语,可以认识人们如何通过人体器官的转喻认识外部世界。

二、转喻和汉语习语的阐释

1.转喻

转喻同隐喻一样是基于人体基本经验的一种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而且转喻是在相接近或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凸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功能或内容间的替代关系(赵艳芳 , 2001:116)。如:“水手”转指船上的船员,“头”转指智力,“眼”转指眼力,“壶”转指其中的水。

Lakoff(1980)认为转喻是基于同一认知域的替代。 Radden和 Kovesces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一个认知实体为另一认知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李勇忠,2004:29)。他们认为同一 ICM 中转喻生成关系主要产生于两个高层概念结构中,即从 ICM的角度讲转喻分为两大概念构型,一个是整体 ICM和其部分,另一个是同个 ICM中的部分和部分(李勇忠 2004:72)。整体 ICM和其部分的转喻主要包括事物和其部分间转喻、标量转喻、构成转喻、事件转喻、范畴和成员间的转喻、范畴和其特征间的转喻、缩减转喻。同个 ICM中部分与部分间的转喻则包括行为转喻、感知转喻、因果转喻、生产转喻、控制转喻、所属转喻、容器转喻、地点转喻、符号和指称的转喻。

2.汉语习语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3:1348)将习语定义为“经常使用的语言”。而汉语经常使用的语言多以成语的形式出现。《现代汉语成语学习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1)认为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其意义也往往不限于字面。四字成语作为汉语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不一,但大多有转义,如“万紫千红”“扬帆远航”。本文从转喻认知模型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头部习语。

三、转喻认知模型与人体头部习语

人体头部主要包括耳、鼻、口、舌、眉、眼、头等器官,而这些器官在人体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转喻理想认知模型角度分析头部习语,可将头部习语大体分为七类,分别是事物和部分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范畴和其属性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感知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生产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因果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以及处所认知模型下的头部转喻习语。

(一)整体 ICM和部分关系下的头部习语

整体 ICM和部分关系下的头部习语主要分为事物和部分之间的头部转喻习语和范畴和属性间的头部转喻习语。事物与部分间的转喻主要包括整体转指部分和部分转指整体(李勇忠 2004:73)。例如:这个车需要冲洗一下,他们缺人手。这里的车作为整体转指它的车身,而人手转指人。另外范畴定义反映着其主要属性和特征。因此可以用整体范畴来表示其属性和特征,如“战争就是战争”,用“战争”表示战争残酷这一特性,也可以用其特征和属性代替整个范畴如用“高富帅”转指长得高帅而且多金的人。

1.事物与部分间的转喻习语

(1)头转指人的习语头是人体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不仅对于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思维的焕发地,它位于人体的昀上部,又与其他器官密切相关。因此“头”成为关注焦点,而被凸显。汉语中常用头转指人,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处于事物与其部分 ICM当中。如成语“人头攒动”“抛头露面”,“人头攒动”常用来形容人多且频繁地在移动。“抛头露面”原指妇女在公开场合露面,现指人在公开场合露面。这里的“头”不再是指人体器官而是转指整个人。其他在事物与其部分 ICM被激活的习语有“出头露面”“冤有头债有主”。

(2)脸转指人的习语

脸不仅能够传达人的意图 ,而且展示人的情感 ,揭露人的性格,是昀重要的人际交流部位 (吴淑琼, 2009:91)。脸集五官于一处,是个人特征昀明显的部位之一。人们交往时昀先认知的是人的脸。所以汉语中出现了用脸来转指人的习语,处于事物及其部分的 ICM中,用部分转指整体。前文中提到的“抛头露面”以及“红颜知己”“新面孔”“老面孔”都是脸转指人的习语。

(3)眼转指人的习语

眼有着观察世界和收集外部信息的作用。在事物与部分 ICM中,部分转指整体的关系被激活,所以“眼”被用来转指打听信息收集情报的人,如“眼目”就被用来转指暗地查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相关的习语还有“眼线”“耳目”都是用眼转指人。

(4)眉转指人的习语

在古代眉毛是重要审美标准之一。古代男子以稠秀胡须眉毛为美,女子则以弯而细长的眉毛为美。在事物与部分 ICM中,“眉转指人”不断被激活,于是逐渐形成以眉转指人的习语。如:“宛转蛾眉马前死”,以“蛾眉”转指漂亮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以“须眉”转指男子。

(5)耳转指人的习语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同眼一样具有收集外部信息的作用。前文提到的“耳目”转指打听信息收集情报的人。相关的汉语习语还有“顺风耳”“隔墙有耳”等。这些以“耳”转指人的汉语习语,在事物与部分 ICM中被激活。

(6)嘴转指人的习语

嘴作为人体昀重要的器官之一,人们靠其来吃饭,而且每个人只有一张嘴。汉语多以同等词“口”的形式出现,以“口”转指整个人。如“养家糊口”“拖家带口”都是在事物与部分 ICM中被激活,用部分来转指整体。

从上面的习语中可以看出人体头部器官基本都可用来转指人。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凸显性,又与人体相邻近处于整体与部分 ICM中,这都为其代替整体提供了可通性。

2.范畴和属性特征间转喻习语

(1)脸转指尊严的习语和脸转指性格特征的习语

人不仅拥有自然脸还拥有一张社会脸,脸面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昀关注的部分(程东岳, 2007:153)。汉语中有谚语“死要面子,活受罪”以及“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都充分体现了面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这种表达十分丰富,如“丢脸、赏脸、翻脸、颜面扫尽”,用“脸”转指尊严,在范畴和属性特征转喻的 ICM中被激活,用范畴转指属性特征。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往往在人的脸上得到表现,所以脸部特征暗示着人的性格和态度。如用“脸皮厚”“死皮赖脸”形容人没有羞耻心。与此相关的习语还有“面善”“铁面无私”,也是在属于范畴和属性特征转喻的 ICM被激活,用属性特征来转指范畴。

(2)眼转指能力的习语人看外界事物的能力也有高低,一般看得远能力就高,而看得近能力就低,比如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的人物“千里眼”

便是具备看得远的能力。其在范畴和属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用属性特征转指范畴。相关的习语还有“目光远大”等。

(3)嘴舌转指性格的习语和齿转指年龄的习语言谈举止往往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有的人说话慢慢悠悠,有的人说话简洁明了。而嘴和舌昀直观地展现人此方面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体验往往通过“嘴”来描写,所以汉语中出现了“心直口快、油嘴滑舌”来描写人的性格特征。其在范畴和属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用属性特征转指范畴。

另外牙齿是随着人体的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和消亡,所以汉语中出现以牙齿转指年龄的习语,比如“幼齿、弱齿”都是转指童年。通过属性特征转指范畴,习语的意义在范畴和属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

(二)整体中部分与部分关系下的汉语头部习语

在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下主要分为四类:感知 ICM下的转喻习语,生产 ICM下的转喻习语,因果 ICM下的转喻习语,以及处所 ICM下的转喻习语。

1.感知转喻习语

人的感知和所感知的事物之间存在感知转喻关系(李勇忠 2004:84)。

(1)眼转指注意力的习语

就像前文所提到眼具有观察和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因此人对某种事物关注和注意的时候往往“目不转睛”。在汉语中有大量与此相关习语如“显眼、刮目相看、引人注目”都是用感知器官转指感知,并且是在感知 ICM中被激活。

(2)耳转指听觉感受的习语

耳作为人的感知器官能够听到外界声音,感知外界的变化。在人体经验的基础上,人们用“耳”表达感受和感知到的外界事物。如“耳目一新”指听到和看到的事物都有了新的变化,形容眼前的事物跟以前大不相同。这里的“耳”用来转指听到的事物,用耳来转指听觉感知,处于感知转喻 ICM。

(3)口转指口味的习语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显示了吃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而人吃饭又与口密切相关,人通过口体验美食和感知事物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便形成与口相关的习语如“口重、口轻”,以“口”来转指“口味”这一味觉感知,属于感知 ICM。

2.生产转喻习语

生产创作活动涉及生产者、产品、生产工具、产地、生产机构、产品名称等,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替代产生了生产转喻(李勇忠 2004:86)。

(1)头转指思维的习语

头作为人体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产生思维的地方。人们对于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和思维,基本上由头部器官产生。所以“头”转指思维在生产 ICM中被激活,逐渐形成了与头相关的习语,如“头脑不清、昏头昏脑”都是表示糊里糊涂。

(2)眼转指视力的习语

人通过眼睛观察外部世界,同时眼睛是目光和视力产生的地方。在生产 ICM中,“眼”和“视力”的转喻关系被激活,逐渐形成了以“眼”转指“视力”的习语。“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眼尖、眼疾手快”都是以“眼”来转指“视力”、“眼力”、“目光”。

(3)口舌齿唇转指话语的习语

口舌齿唇是人体发声和讲话的器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人们为了便于表达用“口、舌、齿、唇”来转指讲出的话。例如“口诛笔伐、嚼舌根、伶牙俐齿、唇舌之争、人多嘴杂”都是用“口、舌、齿、唇”来转指讲出的话语,而且在生产 ICM中被激活。

3.因果转喻习语

因果关系中,结果常用来指造成该结果的人或事(李勇忠 2004:85)。人体情绪和情感的变化,能够刺激产生人体外部器官变化。所以人们常用人体器官的反应,来转指原因即人的情绪和情感。

(1)头转指情绪的习语

“摇头摆脑”形容人自得其乐、得意轻狂的样子。还有“摇头摆尾”等习语都是用人体自身器官反应转指情绪。这些习语都是在因果 ICM中被激活而被理解接收,进而固化为常用词组。

(2)脸、眼、眉转指情绪的习语

脸是人体外在表情昀丰富的地方,一个人情绪也往往体现在脸上。人对情绪变化的感知也往往是看脸色来辨别,而且眼、眉昀能体现人的情绪。在因果 ICM中,因果转喻关系被激活,以“眉、眼、脸”的反应以及状态变化转指情绪。如“愁眉苦脸、眉开眼笑、眉飞色舞、愁眉紧锁、目瞪口呆”都是以脸部器官的反应和状态变化来转指人的情绪。

(3)耳转指情绪的习语“抓耳挠腮”常用来形容人焦急又无计可施的样子。其在因果 ICM中被激活,以人的“抓耳”这一由情绪造成的结果转指人焦急的情绪。

(4)鼻口牙舌唇转指情绪的习语

汉语中人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对此做出的情绪的反应有时体现在鼻口牙舌齿唇上。如“嗤之以鼻、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张口结舌、咬紧牙关”在因果 ICM中转喻关系被激活而且用人体器官外在的状态转指人体情绪,而情绪则是造成人体器官状态变化的原因。

4.处所转喻习语

地点和处于该地的人、机构、事件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之间替代属于地点和处所转喻(李勇忠 2004:88)。

(1)头转指头发的习语

生活中人常常用“头”来转指头发,人常常说“理头、蓬头垢面、披头散发”,都是用头来转指头发,而头发又居于头上,所以属于处所 ICM。

前文的分析可综述为下列图表:

四、结语

转喻这一认知方式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人们不仅仅把头部器官作为人体的一部分来认识,同时通过对人体头部器官的作用和特征的认识来认知外部世界。而所激活的新的认识都是基于人们大脑原有的认知。这些新的认识很大部分是在转喻认知模型下被激活。本文通对人体头部习语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人体头部习语,是通过七种转喻认知模型被激活而逐渐成为日常习语使用,从侧面反映了转喻对于生活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Lakoff, G.,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iu Yongzhong. 2004.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tonymy in Language [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3]Ungerer, F., Schmid, H.J.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程东岳.2007.“脸”的隐喻与转喻—基于“脸”的汉英语料对比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第3期.

[5]李瑛,文旭. 2006. 从“头”认知:转喻与隐喻与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 [J] 外语教学 第 3期.

[6]李勇忠. 2005. 转喻的概念本质及其语用意义[J]. 外语与外语教学 第8期.

[7]钱毅. 2011. 英汉身体部位习语对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语言研究 第1期.

[8]束定芳. 2004. 语言学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束定芳. 2011.隐喻与转喻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徐景亮.2007.转喻推理与转喻性习语加工模式的构建 [J]. 外语研究 第1期.

[11]吴淑琼.2009.英汉“脸、面”的多义网络对比研究及认知理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期.

[12]现代成语巨典 [Z].1993.大连:大连出版社.

[13]现在汉语词典[Z].1978.北京:商务印书馆.

[14] 汉语成语学习词典 [Z]. 200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5]张辉,孙明智.2005.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育学 第3期.

[16]赵艳芳.2004.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转喻
转喻概念化时间的理据浅析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隐喻、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研究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语用推理中转喻的运用
认知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