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

2017-05-30李海洲唐衍军

职教通讯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李海洲 唐衍军

摘 要:会计人才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诚实守信、专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等院校应由“匠德”“匠心”与“匠行”三个维度,着力提高学生的品格和素养,培养“工匠型”会计人才。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的可行路径。高等院校应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重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建设校企(所)互聘的“双师”队伍。

关键词:会计人才;工匠精神;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进入权机制、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项目编号:GL1518);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改革创新及过程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JXJG-14-34-3)

作者简介:李海洲,女,九江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教育与高职教育;唐衍军,男,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0-0036-03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古代工匠们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1]职业精神往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只有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才能更为真切地领悟到这一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2]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匠型”会计人才。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深化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

诚实守信、专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主要表征。高等院校应从“匠德”、“匠心”与“匠行”三个方面,着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品格和素养,培养“工匠型”会计人才。

(一)“匠德”培育——诚实守信的品格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体现了个人道德素质和修养,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匠德”培育,要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并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正直清廉的道德品质。狭义的“匠德”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3]会计人才“匠德”培育的最高宗旨,在于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认清诚信和道义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将会计职业道德所订立的强制性标准转化为会计人才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4]高等院校需要将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弘扬工匠精神、塑造诚信文化,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和独立人格。

(二)“匠心”培育——专业专注的职业素养

古代工匠们凭借专注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十年磨一剑”操守和执念,实现了产品品质的卓越。他们在器物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精力集中和全情投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秉持这种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工匠会与器物始终处于交融的状态,将其“匠心”寄托于所制作的产品上。会计人才的“匠心”培育,体现为通过知识和技能培养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审计、财务、税务、法律以及信息系统等相关理论体系构成。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在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执业环境和工作背景,通过反复提炼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实现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协同发展,是会计人才“匠心”培育的主要目标。

(三)“匠行”培育——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古代工匠们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为价值原则,遵循“智者创物,巧者述守之”的技术观念,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发挥到完美和极致。优秀的工匠并非简单地完成器物的制作,还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锻造唯实笃行的职业素养,砥砺创新以创造精致、达致卓越。他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融入了对技术方法的思考和对前人技艺的改良式创造,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工匠们的精益求精和砥砺创新主要来自于以孜孜以求、求真务实为核心的“匠行”培育。会计人才的“匠行”培育的重点在于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这类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点钞技能、假钞鉴别技能、珠算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会计实务技能以及ERP软件应用技能等。[5]高等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创新课程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会计人才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诚实守信、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师和师傅共同承担学徒实践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培养责任,有助于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塑造学徒的工匠精神。基于校企合作、学做一体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探索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工匠型”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等特点。[6]高等院校需要培养会计人才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既要重视理论基础与知识运用能力教育,也要结合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育。会计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高等院校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实践等方面体现“工匠精神”培育的要义。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使学生自觉地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奉献和创新等优良品格。

(二)重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涵盖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信念和职业态度等要素。工匠精神在不同的行业与专业会表现出其特有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培育应植根于专业的坚实土壤之中。高等院校应积极调研各行业和企业以及各岗位对技能标准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分析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能力与素质要求。校企双方可以以此为基础,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共同设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合作企业所在行业和典型工艺过程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等顶岗实习课程。[7]校企双方要根据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以及行业特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围绕会计执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还需要在各教学模块中融入相应的素质养成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識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相关证书考试等教学环节相融合,构建基于工作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以尝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学校理论传授、企业基础技能培训、专项技能训练和在岗实际培养四种形式。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情景学习代替课堂教学,不断推进基于案例推演、角色扮演以及理论与实训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与技能竞赛等。课程设计要结合高校和企业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达成以实际操作岗位为参照的育人模式。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如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采用一段时间在学校,一段时间在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模式。校内的实践教学要在夯实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以财务会计、公司财务学和审计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实验以及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专题调研等教学方法。企业的实践岗位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师傅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按照培养方案与学生共同商量下一单元学习内容与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提前安排学习或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财务技能训练,教师和师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把关与考核,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增加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操作中自觉自愿地接受工匠精神的洗礼。

(四)建设校企(所)互聘的双师队伍

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践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职业指导师”的指引。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体系,需要加强由校内专业课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建设。要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激励等制度,形成校企(所)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专业指导教师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应当为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或事务所兼职,或者定期去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新任专业课导师需要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实践锻炼,并且还要对其任职资格进行实践考核或鉴定。实务界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实践和实习的指导,按照企业的需求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对来自实务界的导师的基本要求。企业或事务所工作人员由于具有丰富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因而能够对会计案例、教学素材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并且还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界导师在实际执业过程中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学生的工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 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 刘建军.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3] 刘晓玲,庄西真. 软硬兼施:匠心助推高技能人才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8.

[4] 李国兰,高军.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通讯,2016(22):48-52.

[5] 徐培江,张洪安.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0-71.

[6] 李继志,朱荣. 地方性综合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改进与优化[J].财会通讯,2016(1):59-62.

[7] 何美玲. 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教通讯,2017(8):28-31.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