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6-04-05彭志君于剑标钱建伟郑朝晖
彭志君++于剑标++钱建伟++郑朝晖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高职防雷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们高职防雷人才培养的不足,指出我们高职防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统建设如何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改革
现阶段防雷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1],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防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因此,我国高职防雷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以适合当前社会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是当防雷专业现代学徒双元制教学改革的核心,它是决定防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最重要的环节。课程体系建设的水平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质量[2]。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高职防雷专业的特点,深入剖析防雷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提出一种构建适合我国高职防雷专业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方法,为防雷专业学徒制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要求高职教育应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高职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工程师、技师和其他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防雷专业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防雷技术技能型人才,说明了社会需求决定了我们高职防雷专业办学方向。
我国高职防雷技术专业面向气象、部队士官及相关行业,与企业共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地进入相应岗位工作,从事现代雷电防护工程勘测、设计、施工,防雷装置检测、验收和雷电监测、雷电风险评估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与行业融合
其它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经验告诉我们,高职高专防雷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很可能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内因是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业应用相脱节的问题。技术、知识和安全是防雷技术的三大核心专业能力。防雷技术行业则最看重其中的专业技术能力。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时时关注行业单位对防雷工作者核心专业知识的评价,要根据行业的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三、课程延展性
(一)学习能力培养。(1)明确学习态度。学生从学校到行业企业,环境改变了。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正视在学徒制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其次,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坚持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努力钻研。(2)确立学习目标有些同学进入企业后,由于没有了辅导员管理,没有目标,此刻,人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规划出最适合自己在企业的学习路线计划。(3)转变学习理念。1)学习观念由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变,要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2)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中学学习比较单一,主要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①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学习。②利用企业条件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利用图书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④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培养锻炼自己各种能力。⑤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二)创新能力培养。学徒制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内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善于问为什么,对老师或企业师傅讲的知识切不可盲从,要有自己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老师们所讲的和课本上的知识。
四、理论和实训课程分配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修订的培养方案必须从学校和企业的教师(企业导师)师质能力、教学条件和课程性质,结合各岗位能力需求,对专业实行合适的理论和实训课时分配。
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与企业的融合、课程延展性和课程分配四个方面对高职防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加以阐述,目的使新的课程体系更加贴近我国高职防雷专业教学,提高学生在学徒制学习兴趣和效率,大大增强教学改革的效果,使防雷人才培养更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08)
[2]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教育 (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