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著阅读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马健

职教通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马健

摘 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德育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客观实际,充分挖掘本课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优势,提出了引导学生以原著阅读为基础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并对开展原著阅读的意义、应注意的问题和基本思路进行探讨,以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阅读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GY2016280)

作者简介:馬健,男,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0-007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为谁做”、“做什么”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政工作始终处于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其思政课在三年大专学习期间按规定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另有“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不对专科学生开设,使专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全面教育存在着知识储备的先天不足,增加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理解的难度。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方式方法,努力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在实践互动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思政教育改革要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有计划、有选择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原著阅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思考人生、践行美德、塑造品格、感知家国情怀、透析大政方针政策的演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一、原著阅读对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

思政课实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的状态下,采用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及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活动。[2]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诸多实践教学的方式中,原著阅读是比较简便易行的一种。本文的原著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或者说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历史、文学和艺术等代表人类文明的精髓部分,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记录与保存。

(一)原著阅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形式的教育基础上,只有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才能引起思想的共鸣。这个教育过程可以被设计成各种热闹华丽的形式,但最终都是在静逸与深沉中获得实际的收成。[3]要想达到这个收获思想的目的,唯有阅读能够担此重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上的经典原著产生的理论依据都与作者广博而深刻的书籍阅读能力密切相连,其引人入胜的魅力在于理论的科学性和思辨性,以及抒发作者家国情怀的人文特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营养价值”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培养来自于众多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只有经过广博的阅读,才能具有进行思想交锋的知识储备。

(二)原著阅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具有推广的优势

现行高校本专科思政课通用教材编辑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作为补充和释读。要想更好地做好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教给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原著阅读推广能够弥补教师在授课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打开讲授教材知识的宽广视野,在更加宽泛的知识领域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塑造自己的“三观”,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架构建立在更为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学生更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实情感体验升华到思想理论层面。

一般来说,教书与育人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教育本身最高价值就是培育人的思想,不含有思想内容的教育只能算作培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所以在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居于主渠道的地位,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课程铺路石的“天然属性”,其课程本身“高大全”的优势,使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得到了最大的释放。[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离开人格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唯物辩证法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法治教育等而独立存在,恰好相反,真正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悄悄地蕴含在以上教育之中。要达到思政全面教育要求,仅凭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政实践教学的平台引领学生通过原著阅读进行自我教育,达到“自学、自会、自悟、自行”的教育效果。

(三)原著阅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推广的紧迫需要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直面“学生阅读市场”的现状。身处波涛汹涌的网络信息和市场经济大潮,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靠有限的课堂学时和晦涩深奥的教材显然不够。信息时代下,思政教师单凭一本教科书坚守课堂教学从力量上看无疑过于单薄。相关调查表明,现今高校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手段主要依赖杂乱的网络信息和被市场冠名所谓的“攻略”、“秘籍”、“厚黑学”等“畅销书”,通过这些来汲取成长中所需的营养,很难避免不被一些错误思想所俘虏,在接受高等教育下离经叛道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也毫不奇怪。所以,思政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营养配餐”,利用实践教学指导学生阅读,为学生配送“营养丰富”的经典原著。配送中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喜好,积极满足契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既以教师为主导,又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阅读内容,使通过原著阅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从阅读心理来看,高质量的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体验型的思维训练方式。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还有对书中信息的判断和整合。这个互动过程往往是思维与灵感最活跃最丰盈的时刻。特别是经典著作自身的品牌效应,书中的信息与读者已有知识结构的交流碰撞往往最能激发阅读者的创新、创造潜能。这是高等教育所有学科专业都需要的情境和方法。因此,那种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思政的想法都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

(四)原著阅读推广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先例

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没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样的名称,而是以培养合格社会公民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通识教育。这种看似 “自由散漫”的通识教育却是充满了西式的思想政治理论,其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几乎囊括社会、科学、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法律以及道德思考等人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西方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就是阅读的指导,而阅读的主要书目就是西方的各类经典。20世纪享誉美国的著名教育改革家、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曾在该校推行了以名著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芝加哥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赞誉。赫钦斯搭建了名著与通识教育的理论桥梁,重新阐释了名著的价值,认为名著是通识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宝藏,使这一教学方法从学校开始风靡到全社会而经久不衰,成为传播美国所谓“普世价值”的重要方式和思想源泉。

(五)原著阅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操作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最大价值在于改变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态度,而不是专指少数学生或学生干部。教学实践中,按照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每一个思政教师都要面对几百名学生,即使教师也希望能够与大多数学生沟通交流、因材施教、启发引导,但是在现实中真的很难操作。由校方支持思政教师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人数越多教师的影响范围越弱、难度越大、安全系数越低。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往往都是选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而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认为,原著阅读推广是教师手中一种最能够惠及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简单易行的、具有无声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方法,即经济、简便、实用,不失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原著阅读在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要以上率下,统放有度

青年心理学表明,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年学生身上都有几分叛逆,渴望自我探索、独立思考。课堂中教师苦口婆心地叮嘱要拜读的那些书,学生往往充耳不闻;相反,教师随口提及过那些书,学生则是会想方设法搞来品鉴。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要善于发挥教师“无心插柳”的引导,抛弃刻意的说教和对阅读的硬性要求,让学生在“无意” 中看到思政教师的思想智慧和自己对于某个原著的偏爱。这样,即使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去阅读,而学生也会悄悄效仿。如果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的思政教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合格指导教师。所以,一名好的思政教育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好读书读好书善思考的典范。

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注意把握“放与统”的关系。只有“放得开”,课堂才能活跃;只有“统得住”,才能达到教育的真实目的。原著阅读的“放与统”要求教师要加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坚定信仰,要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相信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原著阅读,在与师生间的交流分享中,会收获思想的真谛,为个人的全面成长提供营养的供给。

(二)内容选择非典莫读,因人推荐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交了一个受益终身的朋友,交友也要择益而交。经典原著包括文、史、哲、伦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经典原著,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思政教育工作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原著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必须保持对学生正确“三观”引导的方向性。为保证方向不出偏差,有时仅靠教师个体的知识阅历还不够,需要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以课程组为单位向学生开出原著阅读书目,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经常性地召开读书分享会,为取得收获和见解的优秀读者点赞鼓掌,表彰奖励,将其读书心得挂网登报,宣传展示。

(三)方法选择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一个人的思想形成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需要经过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经过一个长期的阅读学习熏陶,才能使一种思想品质在心中扎根生长,乃至开花结果。读书不是一天的事,而是一生中如同吃饭睡觉喝水一样,一天都不能放弃。在教师的阅读推广中只有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了生活的奥秘、汲取了成长的营养,才会给读者带来惊喜和获得感,从而更加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最终产生持久的耐力。所以,在思政教育原著阅读推广中,教师的阅读指导要做得寓教于自然、润物于无声,如果急功近利则会欲速不达、半途而废。

(四)考核选择要见贤思齐,言行合一

通常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都是以思想的进步与否来衡量的。而思想的变化往往又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实现。从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文章写作中就可感知读者的心理轨迹,在沟通交流和演讲辩论中更能感受到思想的升华。而行动的见证则是以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进而激发学生们个性吸引的欲望,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

(五)管理方法上要张弛有度,学术为先

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对阅读教育效果的评量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在绩效目标考核上,既要做到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又不过于立竿见影,做到张弛有度、持之以恒。现代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快餐式的“微阅读”蓬勃涌现,原著研读并不被学校与学生所普遍认同,直接影响到教师进行阅读推广的信心和动力。解决这样的矛盾,就要在学校层面给阅读留出生长的空间,让有兴趣做这件事情的教师能够安心引导学生品读经典原著,让一篇篇优质的文章带给学生心灵的收获和满身的喜悦,从而激发读者对经典原著的更大兴趣,体验人类文明的精髓,继而催生出更多阅读的形式,引导后人去探究。

总之,信息化的社会,意味着信息源对受众的争夺。这种争夺史无前例、无孔不入。如果学生不能被学校和教师所引导,势必被非主流渠道和非主流文化所影响。而阅读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是潜在和重大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够看到这一点,那就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限制了课堂教育教学实效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被中外实践证明过的经验和智慧,自觉地成为一个阅读者和一个合格的阅读指导者,也让原著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张传恩,钱红军.思想政治教育視阈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4.

[2] 喇全恒,龚湘.高校阅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出版广角,2015(8):121-122.

[3] 王丽娜.关于经典阅读回归大学校园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2-94.

[4]李娜.高职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现状调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36-3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