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及优化

2017-05-30夏莹夏东民

职教通讯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优化路径高职院校

夏莹 夏东民

摘 要:社会生态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社会事件形成、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诸要素。 根据马克思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理论,这些要素在影响社会事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协同作用,驱动并催化着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在广义上涵盖着校外社会生态和校内社会生态。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经历了大扩招、大建设,进入了全面质量大提高的新常态,注重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的培育与优化,通过在全社会强化敬重职业教育观念、提升政府外社会组织对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支持度、学校在感情上关爱与温暖教师、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科学选聘与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上吸引与激励教师、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等举措,均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新常态下优化教师的选聘与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进而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选聘;教师发展;社会生态;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夏莹,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夏东民,男,苏州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5-0046-05

我国高职院校经历了大扩招、大建设,进入了全面质量大提高的新常态。注重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的培育与优化,通过在全社会强化敬重职业教育观念、提升政府外社会组织对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支持度、学校在感情上关爱与温暖教师、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科学选聘与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上吸引与激励教师、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等举措,均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新常态下优化教师的选聘与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进而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社会生态概述

社会生态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社会事件形成、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诸要素。[1]这些要素在影响社会事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协同作用,驱动并催化着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与发展。正如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且常呈现变化的有机体。他曾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 1847年,马克思在其《哲学的贫困》著作中及致巴·瓦·安年柯夫的信中,对蒲鲁东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错误观点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明确提出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有机体。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活一切关系同时并存、交错和依存的有机性乃是一个前置条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马克思说:“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意识形态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3]在此,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运用辩证法彻底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错误观点,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有机体这一根本特性。在马克思理论视阈中,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包含着多类要素、多个领域、多种现象的层次性的、系统性的、总体性的关系范畴。“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用以说明整个社会发展全貌及社会机体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个体、部分与部分、个体与个体的各种关系、各种联系方式以及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这些联系、构成社会有机体及其运动的环节和中介,就是人的需要和社会实践这两个历史范畴。”[4]既然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事件的内在诸要素及外在社会生态诸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社会事物形成、变化、发展的动态运行图。

此外,社会生态诸要素的协同作用亦是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理论在社会事件形成、变化与发展中的实践体现。1890年,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5]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与发展与社会生态的各相关要素密切相关,作为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离不開社会生态各相关要素的协同作用,社会生态相关要素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社会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必要条件,在社会有机体结构中通过各相关社会要素的协同作用影响着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生态对社会事件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具有驱动、催化性及固化、制约性。同样,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工作亦离不开社会生态的催化与制约,良好的社会生态对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工作具有强大的驱动与催化功能。

二、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

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在广义上涵盖校外社会生态和校内社会生态两大范畴。

(一)校外社会生态

校外社会生态是指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校外社会诸要素,主要指政府的关注度、民众的认同度及政府外社会组织的支持度。

政府的关注度是校外社会生态的核心要素,在政府功能十分强大的中国,政府的关注度对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府的关注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体现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的重视反映着政府的意愿与谋划、意志与决心,具有社会引领性与导向性,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批准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选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2)政府的关注度体现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上。政府支持包括精神性支持和财政等物质性支持。精神性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目标的设定和导向上,如江苏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180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30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95%左右的专业课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6]这对建设我国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物质支持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上,如“十一五”期间,中央和江苏省级财政投入10亿专项建设资金建设了500个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此外,还投入4.3亿元建设资金用于9所江苏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和15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7]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也逐年大幅上升,如2013年普通中职、高职高专的生均经费分别增长了40.94%、35.08%[8],2014年两者又分别增长了13.54%、12.10%。[9]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直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从而也为高职院校教师选聘和发展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社会条件。

民众认同度的完整解读是指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价值判断及认同程度。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工匠精神”的倡导,广大民众及子女接受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愿望日益增强,在观念上已逐渐将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蓝领阶层置于白领阶层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样的社会尊严,认同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已成为相当部分民众的观念自觉和行动自觉。关注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的社会民众心理的形成与强化,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

政府外社会组织支持度是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及职业教育领域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支持程度。政府外社会组织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支持度越高,越有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如完备良好的校企教学科研合作基地,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而且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成果的孵化及转移,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发展;又如,社会各类奖教金的设立有助于激发、激励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与发展,有助于吸引优秀教师集聚高院院校,进而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校内社会生态

校内社会生态是指与学校内部管理和学校文化相关并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要素,主要有校内制度要素、校內文化要素、校内群体心理要素。

制度要素是指高职院校在教师选聘与发展工作中设定的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是学校发展意志的体现和管理理念的具化。政策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学校行动准则,涉及为实现奋斗目标而遵循的行动准则、工作方式、相应措施,是实现目标之路径的指导原则。政策具有显著的导向性,一旦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政策出台,必然会引领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工作自觉与不自觉地向着学校设定的方向靠拢及推进。规章制度则具有规定性和保障性功能,一方面,与教师选聘和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教师选聘的指导原则、选聘要求、录用标准及完善的工作程序;另一方面,规章制度对教师在学校发展的权益具有保障作用。一旦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规章制度出台,就能有效规范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工作在科学适宜的空间展开,从而使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选聘与健康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要素是指影响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及价值评判倾向。文化要素包括学校的教师人才观、教师群体的进取意识以及能否彰显正能量的文化环境。文化的功能在于深层次影响人、塑造人,学校若能树立正确的教师人才观,确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标准,同时,注重培育教师群体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正能量作用,就能促进学校教师选聘与发展工作的良性推进,进而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群体心理要素是指学校教师当下的心理状态,它涉及到个体的幸福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团队合作的融洽度、上下级之间的协同度,以及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满意度。当群体心理处于融通和谐状态,人际关系的紧张度就会降低,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满意度就会提升,幸福感就会增强。包容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有助于吸引优秀教师的聚集,有助于教师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与发展。因此,群体心理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的选聘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优化路径

(一)在全社会强化敬重职业教育的观念

在当下中国,各级政府应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0]的行动纲领,认真践行“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10]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敬重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强化现代职业教育观,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和提升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此外,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关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子女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质量,人民群众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及就业问题直接关乎家庭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推进我国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筑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直通车,为广大群众子女提供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选择权,拓展和增加了发展的机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人民群众子女受教育选择权的解放,从而有助于人民群众子女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们党和政府人文关怀理念和意志的体现,它对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人的成长、服务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的现代人文精神,是一项实在的为民惠民利民措施,它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诉求,又强化了社会敬重职业教育的观念。通过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营造着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再者,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投入,也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在全社会中的地位,有助于在全社会强化敬重职业教育的观念,有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推进和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发展。

(二)提升社会组织对教师选聘与发展的支持度

除政府的主导功能外,政府外社会组织亦是我国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支撑和推进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外社会组织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作用力和贡献率。(1)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和完善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实现校企双赢共赢,从而提升办学效益、拓展办学空间,为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更为适宜的条件。(2)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拓展社会组织的教师奖教金及技术攻关项目经费,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从而有利于优秀人才聚集高职院校、扎根高职院校,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工作和发展工作。(3)鼓励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开辟和拓展教师实践平台,为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技术攻关、专利发明创造良好空间,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環境。

(三)学校在感情上关爱与温暖教师

讲礼仪、重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注重契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当代社会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它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企事业管理之中,成为现代企事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正如许多企事业倡导和坚持的“以人为本、感情留人”就是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下传承。高职院校同样如此,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敬重人才,关爱教师。(1)强化教师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相信教师、动员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2)在政策制度上维护教师的各项权益,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3)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善于倾听教师建议与意见,让教师的呼声得到充分表达,消除学校各级领导层与教师间的隔阂。同时,时时处处心系教师,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及时帮助教师妥善地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用真心的关爱、真诚的感情温暖教师之心,赢得教师的信任,使教师在学校真实地感受到强大的重才氛围和人文情怀,从而巩固和强化教师扎根学校、服务学校事业的信念,为教师的发展与人才选聘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四)学校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科学选聘与发展

制度通常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相关规范体系。学校制定的制度就是学校为实现相关目标而设定的规范体系和规定程序。没有制度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没有原则标准制度化,工作就难以实现优化。学校制度具有四大特性:(1)制度的指向性,即制度围绕学校的工作目的及发展目标,规定着学校成员行动的方向、实践的路径,如果制度的制定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不一致、相向而行,制度就将失去其应有功能。(2)制度的科学性,即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和实践规律,便于人们理解及遵守,便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制度具有稳定性,制度一旦形成,便是人们必须长期遵循的行动准则和处事规程,不可随意更改。(4)制度具有强制性,制度在面前必须人人遵守。在选聘工作中,学校制定的政策及制度,既要能完成优秀教师的选聘目标,好中选优,又要让程序公开透明,杜绝不规范操作出现,从而保障教师选聘工作的公平公正、有序有效进行。在教师的发展工作中,学校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发展权益的保障、发展条件的创造、发展动力的激发、发展目标的实现,确保制度与教师发展工作优化的目标一致同向,使制度成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的利器。因此,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制度生态有助于保障高职院校教师选聘和发展工作的优化,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五)学校在事业发展上吸引与激励教师

现代管理观除强调感情留人之外,还十分注重事业引人、事业留人。学校事业发展能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而激励教师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发展是互动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每个教师个体发展的合力作用又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在事业发展上吸引与激励教师要做到两点:(1)科学制定与解读学校发展规划及保障条件,通过切合实际又令人鼓舞的发展规划、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来激励教师,催化教师的个体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实践,使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广大教师的理念自觉和行动自觉。(2)科学解析教师发展与学校的辩证关系,强化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的互动性、协同性、共赢性,激励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协同共进,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此外,事业发展不仅具有留人功能,而且还具有引人作用,学校事业发展的良好理念与成果不仅对在职的教师具有激励作用,对社会优秀人才也具有相应的吸引力,因此,学校的事业发展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选聘工作。

(六)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是学校环境育人、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1)要努力营造和谐通融的校园心理氛围,倡导人际间、部门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宽以待人、真诚交往,让教师在宽松、协调、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中工作、学习,增加对学校的认同度与满意度,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同时,强化教师的心理卫生指导,正确引导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积极应对挫折,科学调适心态,使教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消沉,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情绪面对工作与学习。“良好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11](2)构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要努力营造奋发进取的正能量文化氛围,以文化软实力打造教师发展优生态,以教师发展的硬成果汇集成学校事业发展的真效益。为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学习会、报告会等文化建设手段,宣传师德楷模、教学标兵、科研先锋、革新能手等各类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使教师发展和进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通过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的意识与精神、强化广大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催化广大教师的奋发实践与行动,促进教师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夏东民.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杨思基.社会有机体理论新论[J].齐鲁学刊,1991(5):112-11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江苏教育.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3-05-29]. http://www.ec.js.edu.cn/art/2013/5/29/art_4267_121106.html.

[7] 江苏教育年鉴(201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 江苏教育年鉴(2013)[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9] 江苏教育年鉴(2014)[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 夏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优化路径高职院校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